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何必“须知”?
吴 强
  吴 强

  服役10年的老版《出租汽车乘客须知》将被新版《乘客须知》取而代之,目的是“为提高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用意良苦,工作辛苦;一个“须”字,一下漏气。

  既然说服务,就要有服务的样,表里如一,不能嘴巴上说服务,行动上盛气凌人。我坐出租车,是去享受服务的,不是去受教育的。就不说乘客顾客是上帝这样老套的话,至少,我付钱,总要让我付得舒心吧。然而,我一上车,就要被“教育”,就要被“须知”。这哪里是服务,这分明是恩赐。恩赐你坐我的车,所以你要“须知”。

  这样的语气和心态,或许是过去无意的残留。以前出租车少,打车难,能打到车,是乘客的荣幸。须知,就须知一下吧,坐到车才是王道。现在,各种专车、快车服务都在抢出租车生意。过去一统江山的市场,正在被大量地蚕食和瓜分。享受他们服务的乘客,从来不需要读什么“须知”,但服务质量多有保证、监督作用多能体现,不服不行。反倒是出租车,各类服务投诉还时有耳闻。老实说,当下这市场,出租车行业已经觉得有些气喘吁吁、难以为继了。试问,有多少底气可以让乘客“须知”的呢?

  我这样说,出租车可能要叫屈——拜托,我们是企业,企业要赚钱、要生存,我们是诚心诚意想提供服务的。你看清楚,这个“乘客须知”,又不是我们制订的,而是有关管理部门。对哦。那我更不懂了,管理部门,虽然不是企业,难道不一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追求的?

  既然是服务,关键就要打心眼里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切切实实、时时处处为被服务者着想。硬件软件,都要让被服务者真觉得赏心悦目、宾至如归。其实,这一点都不难。乘客须知,改成“友情提醒”“温馨告知”“敬请留意”,不都比冷冰冰的“须知”强?

  君不见,一些银行费用、公用事业催付,都会写上“如已付费,可能在途”,而不是“我没收到,你咋回事?!”

  没别的原因,真的想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100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2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好吃周刊
   第A3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A32版:广告
“孵化”健康观念找回健康
何必“须知”?
兼职干部不能当摆设
“平价蟹”显清正风
来,来,来,一起进餐!
被标签化的“熊孩子”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何必“须知”? 2017-10-12 2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