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评鲁敏《奔月》
~~~——评鲁敏《奔月》
~~~——评鲁敏《奔月》
~~~——评鲁敏《奔月》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更烫处飞翔,重塑自我
——评鲁敏《奔月》
陈 曦
  ◎ 陈 曦

  鲁敏借助《奔月》完成了又一次飞翔。

  《奔月》讲述一个“自我消失”的故事,探讨人究竟如何存在,如何获得重塑的命题。文本以两条线索交叉叙述“故地”与“异地”的人们如何面对主人公的“消失”与“到来”,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消失者”的小六本人,是如何在一次次现实与心理的缠缚中寻觅到一种心灵的归属的。

  故事中的小六,有着十分自我的内心世界,渴望在生活中“被针刺一下,开水烫一下,一疼,就感觉到手指头在那儿。”然而,她又无法真正摆脱凡俗而单调的生活,中规中矩的丈夫、冷静淡漠的母亲,甚至曾经被当作是“那根针”来刺痛生活的情人张灯,也只是一个代码。

  她就这样在生活的简单复制中渴望着一场真正的逃离,抑或说找寻。突如其来的车祸给了她人间蒸发的机会,因此她丢掉自己随身的财务和身份证件,捡着不知死活的难友“吴梅”的绿挎包,开始朝她向往之所奔跑。终于,她在乌鹊这个与她生活的大城市完全异质的小县城落脚,真正成为了“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乌鹊。她对一切陌生的元素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拿着随时都会被认出的别人的身份证,谨慎地生活。然而,她终于还是成为了别人的恋人、闺蜜、亲密房客,甚至是超市的高层,亦有了自己的“新身份”,也便踏入了那条与她之前生活完全重合的河流,当她看清这一点时,她选择了又一次“逃离”,而此时,对于她来说,危险之地与神秘之地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故乡。

  小六对于生活无限重复的无奈,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高抛而来,让她无力喘息,她不断向着更烫更疼的地方飞,哪怕头破血流,也义无反顾。

  而她回到家,作为旁观者介入到原有生活场景之时,却看到了丈夫正在向其他女人求婚,看到母亲早已把她当成了去找寻父亲的离人,看到那原本熟悉的一切都完全颠覆,她成为了真正的过去。

  就在这时,她似乎瞬间发现了生命的存在形式,因此默默退离了全部现场。

  作者在文章结尾处的那几段关于“小六快跑”的描写,笔力尽显,在尺幅之地将小六全部身形与内心状态传神勾勒,那不同跑道上的分身小六,在天色四合之际,穿梭于交叉时间与平行空间之内,她摇曳、飘逸、忘我、恣情,她甩掉了所有的驱壳和名分,“吮苦汁如蜜爱”,如初生的朝阳,完全获得了新生。

  小六终于在飞向更疼更烫的过程中,烈焰淬体,浴火重生。那是逃离了生活僵局的奔逸,是在虚实之间找寻到的暧昧点,是极致的自由,她终于在鲁敏笔下成为了她。

  诚然,小六是不满于生活的模式化的,不愿在一潭死水中完成生命的流逝,她追求一个能够明确“存在”的自己,她向往找到那种针扎、火烫般的痛,以证明自己没有被这不断复制的日月磨掉精神的感官。然而,她不得不面对的是无法摆脱的俗常。直到她在归来之后,看到了曾经最为亲密的人们已经完全接受了没有她的生活,她终于“成功消失”,此时流离失所再无牵绊的她,真正意义上破土而出了,她终于可以开始重新塑造自己,一个只由自己把控的自己。

  鲁敏把一个内心焦虑的主人公抛向了高空,让她在下落的过程中俯瞰,借以呼告读者的反省与发现、打破与弥合。终于,滑翔到最低点的小六,大胆展翅,奔月飞翔。直到小说最后,鲁敏依旧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小六的重生真的能够成为她所期待的,面对无限未知的自己吗?她的曾经真的就不会昨日重现吗?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断的是,小六依旧会向着更疼、更烫处飞翔,她将一个人完成我们所有人对自己的期待和想象。

  鲁敏是擅长借脱轨来展现人物心中蠢蠢欲动的情感波澜的。《奔月》的文本复杂而深刻,她的那句“对于过日子,对日子里那些平常景象,我既满心尊敬又难以忍受。我也巴望着去成为它的一部分,消失在它里头,心满意足地消失,平静地生活……但我做不到。我要疼,我要飞,我要我是我。”

  《奔月》完成着一种探寻,就像库切所写:你内心肯定有某种火焰,能把你和其他人区别开来。鲁敏精准地把握住这团内心的火焰,并借助小六的声音告诉我们,要飞!要往更痛、更烫里飞,那飞翔的过程,将为我们重塑肉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教育专题
   第A15版:教育专题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4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家装专版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品读汪曾祺父子的“滋味儿”
向更烫处飞翔,重塑自我
晚近的陆游评传
新书速递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A18向更烫处飞翔,重塑自我 2017-10-15 2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