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也叫绝招、绝技;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绝活。
国庆前,上海戏曲广播独辟蹊径,邀集了全国十余个剧(曲)种的演员,展现他们掌握的“绝活”,让人大开眼界。
昆曲《醉打山门》,是花脸的传统名剧,扮演鲁智深的演员是来自江苏昆剧团的曹志威,以“金鸡独立”,即一条腿打桩似地站立,另一条腿抬起与上肢、身体不断变化身段、形体,表演降龙、伏虎、招龙、引凤、撩耳、托腮、托塔、托伞、长眉、酣睡……俗称“十八罗汉”的各种架势和造型,神态各异,尽显优美。长达十多分钟,单腿支地,腿功之高超,令人叫绝;尤其在表现大肚罗汉的时候,抖动的肚皮还能如波涛翻滚,支地的单腿依然纹丝不动,让观众大为惊叹。当年,湘昆名家雷子文就以此剧享誉剧坛,被誉为“傲腿雷子文”。曹志威就是雷子文的徒弟,得以传承。
来自山西的蒲剧也是一个古老剧种。蒲剧有很多独门绝活,其中《挂画》中展现的椅子功尤为观众乐道。青年演员李静扮演的少女叶含嫣,听到意中人动身前来的喜讯,顿时精神倍增,为了挂画,一个跳跃上了圈椅的扶手,在窄窄的、溜溜的扶手上,表演出金鸡独立、弯身探海、单脚跳椅、交叉跳椅、穿桌坐椅等高难度动作,宛如圈椅上的芭蕾,令人赞叹。更为难得的是,还要眉目传情,脸上有戏,做到“绝活”和人物水乳交融。蒲剧艺术家任跟心,早在1983年,年仅19岁的她就以此剧勇摘“梅花”大奖。
来自北京的青年京剧演员于帅,表演的是武净应工的《金钱豹》,据说当年杨小楼、李少春,乃至梁慧超、筱高雪樵等武生名家都演过此剧。
“耍叉”是《金钱豹》展示的“绝活”,演员舞动的钢叉不但可以控制滚动的走向,还能控制哗哗作响的声音,需要一定的功力。“筛糠”“苏秦背剑”“滚叉”“飞叉”等技巧,时而满身飞滚哗哗震响,时而钢叉飞转却声息皆无,操纵到一点声音也没有。突然一个“怀中抱月”,“哗啦啦”又恢复了钢叉的震响之音,这叉声是有节奏、有章法、有规律的声音,十分精彩。
特别是金钱豹带着长过腰际的大蓬头,左右耳边还各有“发绺”,更增加了舞叉难度。如果演员的功夫不到家或稍不小心,这些“障碍物”很容易跟叉缠在一起,那戏就演砸了。
戏曲表演中艺人展现的“绝活”,是吸引观众的一个看点,也是招徕票房的卖点。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老一辈的艺人为了站住舞台,争得观众,创造的“绝活”确实为舞台营造了夺人眼球的真实场景。观众不仅看到了演员与众不同的舞台功夫,事实上“绝活”也使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塑造、形象的丰满,起了很大的作用,达到了独到的舞台审美特点。
因为戏曲主要还是以唱腔来演绎故事、创造人物的,而“绝活”在剧中的出现,运用,就使观众得到了视觉上的审美效果。一出《小宴》,不同的剧种、不同的演员虽然流派不同,但归根到底还是以唱为主。可是有了“绝活”,像这次徽剧汪育殊,就以“翎子功”用于表现剧中人惊喜、愤恨、得意、轻佻等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通过头的摆动和身段的变化,使翎子构成各种姿势及形态的高难度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绝活”中也有不合适的内容,像舞台上“滚钉板”,弄得血肉横飞,虽然逼真,却不适合如此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