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邮市,无意从老邮册里翻到了1960年发行的《金鱼》特种邮票,摊主展开的一套12枚邮票,介绍了12个金鱼品种,每一幅都追神肖形,优雅和优美。金鱼或轻潜斜穿,或摇鳍转身,或扯旗晃泡,或迎面示好,或沉底啄食,或轻浮徐摆,或飘逸舒展,或娴雅清秀。摊主颇为自得地夸耀金鱼的名贵和邮票的珍贵。阿弟没有询价,只是赞赏地说“漂亮”!
上网一看,这是新中国第一套动物题材的邮票,曾以大气的设计和明丽的色彩,被评为“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阿弟仔细地观赏起来——有鳃盖外翻的“翻鳃绒球”;黑眼黑体的“黑背龙睛”;眼球边两个大水泡在游动时摇晃的“水泡眼”;头铺如花肉瘤威势如虎的“红虎头”;鳞片如粒粒珍珠横列的“珍珠鱼”;蓝色遍身灼灼发光的“蓝龙睛”;眼圈晶亮瞳孔向上的“望天鱼”;宽头红顶的“红帽子”;狮面紫身的“紫帽子”;头如鳃红洁白身的“红头”;花白交杂眼珠外凸的“花龙睛”和眼球如龙眼的“红龙睛”。主设计者孙传哲为了设计好这套邮票,专门请教过生物学家童第周,童第周带他到中科院实验生物研究所观看各种金鱼,仔细介绍各种金鱼的不同特征,还挑选了许多金鱼送给他。科学家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艺术家。孙传哲把办公室变成了金鱼房,每天蹲守在金鱼前仔细观察,临摹速写,画了无数幅图稿。
童第周有句名言:“思想要奔放,工作要严密。”动物邮票有写实描摹的科学画法和变形夸张的艺术画法,设计者面对优雅的金鱼,拓开了创作思路,把中国金鱼当作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活的艺术品,通过大量的仔细观察,用敏锐的艺术眼光,抓住了其极富特点的瞬间,以纪实的科学画法,用画笔重现了金鱼的神态体态和形态动态。
阿弟看出来了,在奔放的艺术画面之前,是设计者思想的奔放;在逼真的金鱼之后,是画家工作的严密。把水中之鱼变成邮票上的艺术之鱼,需要有创作的灵感和艺术的通感,需要有变化的功力和技巧,把描摹对象的本身具有的灵动之美表现出来,必须把握好分寸,任何的夸张和过度的渲染,都不能准确传神地使人真正地认识和了解金鱼。
方法的选择往往会决定着结果的好坏。这套邮票之所以兼具知识性、艺术性,具有孙传哲所追求的“值得回味的东西”,就是因为艺术家换了一副科学家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