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坤主任提及的“三品一标”,系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2011年,上海首次将发展“三品一标”纳入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三品”认证率达到60%的指标,确保本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供给能力。
目前,全市共有7289个产品获得“三品”农产品认证,产量达442.12万吨,约占地产农产品上市量的72.8%。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957个,绿色食品305个,有机农产品27个。崇明白山羊等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登记证书。
倡导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遵循资源循环无害化利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既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又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据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介绍,“三品一标”不是只进不出,只有严格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才能维护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同时,“三品一标”农产品也满足公众需求,促进农民增收。“马陆葡萄”“金山蟠桃”“奉贤黄桃”“崇明金瓜”等农产品地理标志深受市民欢迎和信赖,伴随市民的优选意识与市场的优质优价,被摆上超市货架和菜篮果盘,适应上海市民高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倡导消费转型升级,成为舌尖上的“乡愁与回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张国坤强调,上海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重点调整“三品一标”的结构。“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整个认证中的比重。”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