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近日公布了纳入A股的投资者征询结果,根据投资者的反馈,对指数进行了修订,并明确了时间表。发布了指数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es。
根据这个时间表,2017年12月1日,计划实施方法变更,将“MSCI中国A股国际大型股指数”更名为“MSCI中国A股大型股指数”,以及基于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利用中国A股互联互通渠道计算MSCI中国临时指数。
2018年第一季度,发布详细的A股纳入文件。2018年3月1日,将“MSCI中国A股指数”更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此外,发布新的“MSCI中国A股指数”,追踪的个股将限定在“沪股通”和“深股通”范围之内。
2018年6月1日,按照2.5%的纳入因子将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2018年9月3日,将A股的纳入因子提高到5%。
历经波折,A股终于成为国际指数中的重要一员。2013年,A股列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观察名单,2014年-2016年连续三年纳入MSCI未能成功。今年6月21日,MSCI公司宣布决定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A股终于闯关成功。加入MSCI指数体系有望加速A股国际化的进程,进而对市场投资者结构、交易风格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纳入MSCI指数的范围来看,今年6月MSCI公司宣布决定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初始纳入规模为222只大盘股,8月MSCI指数调整完成后,潜在A股纳入标的从222只扩大至236只。这些标的股票主要集中在金融等蓝筹板块,具有低估值、大市值的特点。行业分布方面,非银金融行业个股最多,另外属于银行、医药生物、房地产、公用事业等行业的个股数量也较多。这些股票今年以来表现非常抢眼,如海康威视、天齐锂业、万华化学今年涨幅均超过100%。
市场人士预计,明年正式纳入MSCI指数之后,将有150亿-200亿美元资金流入A股,A股将更加国际化。事实上,今年外资通过“深港通”和“沪港通”购买的股票总额已经出现了快速增长。据统计,2017年前9个月,通过深港通和沪港通的北上资金净流入飙升到1555亿元人民币,超过了2015年和2016年的总和。明年,外资进入A股的势头可能会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