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朵“上海茉莉”飘香67载了
赵玥
  编者按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无论是坚持67年长盛不衰的茉莉花民乐团,还是学生们登台演唱古诗词,都是本市文化工作者辛勤付出结出的硕果。而优秀舞台艺术优秀作品的集中展演和科技馆内欣赏高雅的室内乐,更是文化艺术面向人民、服务人民的有力佐证,本版今天推出的这组报道,就是为他们向这个目标奋进击掌叫好。

  往年,只有在春季“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才能一睹“茉香国风”系列专场音乐会的风采,因反响热烈,今年,上海茉莉花民族乐团打破惯例,于前晚在市工人文化宫茉莉花剧场加演“茉香国风67”秋季民乐专场音乐会(见图),让茉莉的芬芳在金秋飘香。

  茉香,取自乐团名称“茉莉花”;国风,寓意民乐是国之精粹、民族之风,而67这个数字,则代表着这朵“茉莉花”已经绽放了67年。

  老一辈提携关爱

  演出以乐曲《茉莉花》呼应团名开场,多种声部各司其职,南北方三首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不同地区的人文风貌。民族管弦乐《印象国乐》与《丝绸之路》取材于敦煌古谱和古丝绸之路,既有怀古之情,也显示了展望未来的宽广胸怀。

  现场,团长李志放坐在高胡声部的第二张席位上,在他身边,是声部首席陈麟。团长“三让”,可谓“茉莉花”的一段佳话。李志放曾是二胡声部的首席,青年才俊吴佳音加入以后,他主动让贤,坐到了第二席。时隔两年,黄淑卿加入,李团长再度让贤,由二胡声部“搬”至高胡声部。去年“茉香国风66”民乐专场音乐会举办时,他三度让贤,把年轻的陈麟请到了高胡首席。李志放称,自己年轻时,也受到了老一辈的提携与关爱,“他们把最好的位置让给了我,如今,我也要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

  全市职工中的优秀民乐人才汇聚于此,让茉莉花民乐团成为了沪上规模最大、水准较高的成人非职业民乐爱好者团队。每周二晚7时,市宫一楼的排练厅总是热火朝天,乐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雷打不动。平时从事乐器教学的瞿雯艳是茉莉花乐团的中阮声部长,以往中阮总是作为伴奏乐器出现的,是中阮协奏曲《山韵》让瞿雯艳成了亮眼的独奏,她说:“我很幸运能进入‘茉莉花’这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它给了我更多的展示机会,也让我的琴艺得到了提升。”

  新作品应运而生

  为保护非遗、传承文化,茉莉花江南丝竹社应运而生,在传承的基础上,他们积极排演当代新编作品,当晚演出的曲目《浦江韵》就是一例。作品由李志放和常任指挥吴坚共同编曲,融合了丝竹音乐、沪剧秀腔、田头山歌、民谣说唱等艺术内容,既有上海本土特色,又充满着现代气息。此外,江南丝竹社还致力于积累演奏曲目,近2年的时间里挖掘整理了50多套丝竹曲谱,置入茉莉花乐谱阁,与爱乐者共享。

  在市总工会、市工人文化宫等各方的扶持下,茉莉花民乐团在公益的民乐普及道路上越走越欢畅。据介绍,作为纯公益团队,“茉莉花”的所有乐手都不拿排练费,政府的经费补贴则用于场地租赁、曲谱协议等花销。除了品牌项目“茉香国风”以外,茉莉花民乐团还常年活跃在厂矿、工地、部队、企事业单位。明年,茉莉花民乐团将登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更大的舞台上为弘扬民乐发光发热。

  见习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8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好吃周刊
   第A2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7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A28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这朵“上海茉莉”飘香67载了
共庆十九大 同筑中国梦
老树开新枝 歌声咏古诗
科技馆里听弦乐 科学音乐难分离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这朵“上海茉莉”飘香67载了 2017-10-26 2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