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菜包,在20多年前,就被上海饮食业专家审定为市饮食服务系统的上海名特小吃之一。以前有不少饮食店家供应,但近几年较少能吃到干菜包。问问店家营业员为何难以见到,他们说因为制作干菜包太麻烦。
上个月,几位老吃客相约去绿杨邨酒家吃中饭。菜单上有干菜包和素菜包,我们每人点两只干菜包。过了不多久,一盘干菜包上菜。小巧可爱的干菜包,洁白如雪,一品尝,几位老吃客眉开眼笑地说:“这个干菜包做得很好,口味特别,咸鲜香,回味有点甘甜,肥而不腻,松软爽口,还保持几十年前的好味道,吃得非常乐胃。”我们高兴地问服务员能否请老总来说说话。过了几分钟,老总来到我们面前,他自我介绍姓戚。我们说:“贵店的干菜包质量保持了几十年前的好味道,是否可以给我们几位老朽讲讲呀。”戚总讲:“我来绿杨邨这儿也是近几年的事,干菜包的具体技艺问题,我也讲不清,还是请高级技师作卓文光点心大师来介绍吧。”
据说,卓文光出身于书香门第,聪明好学,心灵手巧,艺术格调极高。他制作的淮扬细点,既有观赏之美,又有美食之味,并能不断提升点心品质和花色品种。荣毅仁全家老少品尝到他淮扬细点后,一致称赞好吃。现在,不管老的还是小的顾客,都心甘情愿地在绿杨邨门口耗上几个小时排队,为的是能买到卓文光大师制作的这两种包子。
卓文光说,“我当学徒时听我师傅胡陪玲说过,干菜包是上代祖师爷茅艿林、陈仪祥从扬州燕春带进上海的。燕春花园点心店很大,自家有菜园。干菜包用的是自种的大青菜,每一棵菜500多克,一尺多高大,自己腌制吹干,用时只取柔软部分,细切粗斩,再配上肥瘦猪肉,切成小丁同干菜一起炒透,成了包子馅心。”
卓文光还说,“1936年,我的两位师爷闯上海,正值绿杨邨刚开业,他们被何老板发现。何老板就问,你们是扬州人,扬州点心有干菜包,你们会做吗?师爷回答会做,但上海无干菜。何老板说,我是绍兴人,绍兴梅干菜是很出名的。不到几天,何老板从绍兴搞来两大麻袋梅干菜。师爷精心加工,做成了干菜包子馅心。绿杨邨干菜包一推出,颇为轰动。”
卓文光说,“我进店已有三十年,师傅退休了,现在只剩下我和大师兄戴健,我们一起将老祖宗的厨德厨艺认认真真记录下来。我是扬帮细点在绿杨邨的第四代传人,要对得起传统淮扬细点。所以,对干菜包特色的制作方法,我既要传承,也要进一步研究,不断改进:原来猪肉同梅干菜放进一锅混炒的,现在梅干菜洗净后斩细,用鲜汤烧透收干,猪肉切成小丁单独炒透烧熟,食用时再用熟猪肉同熟梅干菜拌在一起,制成干菜包馅心。这样使干菜馅心更软糯、滋味鲜香。”
据卓师傅介绍,在素菜包馅心上,他们选用青菜上也一定分档和有讲究的:冬天选用矮脚菜,夏天选用小白菜,春秋选用成棵状的小塘菜,并将香菇、木耳、嫩笋三种基础食材洗净斩成细末,用油熬熟成浆状,再混合在斩细的青菜一起拌匀成素菜馅心的。
经卓大师巧手“调教”的干菜包子,褶裥是那样清晰可数,馅心鲜脆油亮,吃口很爽,回味隽永,真让人满口留香,一吃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