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十九大报告开篇“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很精辟,“极不平凡”四个字,说出了全党8900多万党员、全国13亿多人民深刻的感悟和无比的自豪。
从国内来看,这五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两句话的精辟概括铿锵有力、客观准确。
一是全方位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二是开创性的。党中央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三是深层次的。五年来,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
四是根本性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
对“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报告的一大亮点,贯穿报告全篇。
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报告用了“五个是”作了精辟的概括。
一是,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讲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
二是,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讲新时代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战略安排的问题。
三是,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讲新时代要坚持的发展思想和达到的发展目的的问题。
四是,这“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讲新时代要有的精神状态和实现的宏伟目标的问题。
五是,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讲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作出这个重大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
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
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这是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的历史贡献。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这个重大课题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以一系列创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九大报告把这些创新观点概括为“八个明确”和 “十四个坚持”。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对新目标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既要明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要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十九大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一,明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再过三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或者说是重要的标志。
第二,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意义在于:一是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十九大确定从2021年到2050年的30年将分两个15年安排;二是我们党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过去的目标相比提前了15年。党作出这样一个安排是非常有把握的,也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奋斗。
这次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的目标。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成为全篇的“纲”和“魂”。报告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由六个层次构成: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
总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作用。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这部分内容占了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在昨天刚刚结束的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要继续革除一切侵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我的体会是,要紧紧围绕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报告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第一条,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今后要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大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绝不能让“四风”反弹回潮,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党的十九大对反腐败斗争提出18字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未来几年,要通过不懈努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首席记者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