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登门拜访我国第二代社会学家、国学专家104岁高龄的章人英老先生。但见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耳聪目明、吐字清楚,全然没有高龄老人常见的老态龙钟状,只是脸颊上的寿斑比过去略多且色深了一些,站立行走需要借助扶物。
问候起章老的健康和饮食起居情况,章老说,目前生活能够自理,包括自己沐浴;血压状况常年良好,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在130和80上下之间,竟然与年轻人差不多。睡眠质量也不错,每天晚上9点就寝,起夜后很快又能入眠,冷天一般7点左右起床,夏天则6点左右起床;每天清晨,如天气条件允许,章老便外出散步一小时左右,近年来因脚力衰减,仍每天由保姆推着轮椅出户吐故纳新,近望远眺,开阔心胸;章老长期保持着每天睡午觉的习惯,80多年来,每天午饭后小憩半至一小时。饮食方面,章老并无挑剔,粗茶淡饭、荤素搭配相宜,稍饱即止,只是每天晚上都会喝上二三两黄酒,意在帮助活血、增强心肌功能;章老无吸烟等任何不良嗜好,但是对饮茶情有独钟,一杯香茗在手,绿汤碧叶、上下沉浮、视之饮之、舒心怡情、神清气爽。
章老笑释客厅墙上悬挂着分别写有“龢(和)”“柔”“善”“静”字样的四幅自书条幅,所谓“龢”,取自《养身四字经》中的“导气令和、和气呈祥”;“柔”“善”“静”的释义,则是自己的原创与感悟,所谓“柔”,即“引体令柔,以柔制刚”;所谓“善”,即“上善若水,唯善为实”;所谓“静”,即“守静致虚,能静自安”。这四个字,合成章老的养生长寿成功秘诀。章老又说,人吃五谷杂粮,即便注重养生,不等于远离病魔,尤其是高龄老人,肌体免疫能力衰减是自然规律,难免可能有不测之虞。章老百岁华诞前夕,一次体检时偶然发现颈部右侧长有肿块,且越长越大,医生怀疑他可能罹患淋巴癌,但是未能确诊。为查明病因,章老先后辗转好几家医院反复检查,几番折腾,可还是方向不明,于是章老干脆回家,心无旁骛地依旧正常生活做学问。未曾想一段时日过后,章老再去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竟然恢复正常,颈部疾患也不药而愈了。还有一次,章老肺部严重感染,这种病症对高龄老人来说是十分凶险的,医生甚至告知家人为其准备后事,然而章老对此处之泰然,一面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面保持豁达心态,构思论著笔耕不止,居然再度化险为夷、恢复健康。显而易见,章老的两次逢凶化吉,与其健康的身体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养生之道是密不可分的。
章老曾任上海大夏大学讲师、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社会学教授,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名誉顾问,《辞海》社会学词条主要编写人等职。
章老直至耄耋高龄,仍在华政教书育人、带研究生,坚持为博士生、研究生讲学,一次次谢绝了学校安排的车辆接送,坚持自己骑着助动车,从建国西路的寓所出发,穿过上海市交通拥挤的市中心,风尘仆仆地准时赶到位于苏州河畔的华政校园授课。
章老一生著述甚丰,在他米寿高龄之时,又编著了《论语五连环》、《东方爱经》等著作。90岁后,章老的学术研究非但没有停息,反而进入了人生创作高峰期,学术论著连轴问世。
章老自加入百岁老人行列以来,更是老牛奋蹄、夕阳璀璨,奇迹般地每年独撰、合著或主编出版三四种著作:
2013年起相继出版共数百万字的《中华文明荟萃(上中下)》、《华夏文明圣火薪传(套装共5册)》、《简明国学常识辞典》等著作,对国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章老最为心系国学的普及与推广,92岁时还在上海卢湾区图书馆开办了公益性质的“新世纪国学沙龙”,积极甘当志愿者,个人出资积极筹划与主编《新世纪国学文摘》杂志;经常受邀向社会各界做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国学、古诗词、修身养性等方面的报告,足迹所至,除上海外,甚至远至江苏、四川,受众有大学、图书馆、妇联、老年大学、街道和公检法司等人员。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章老作为社会学大家和国学专家,为研究弘扬祖国的国学文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后来学人难以企及。至诚期祝同庆章老百二十年还历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