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乘车经过达拉斯市埃尔姆大街时被枪杀,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总统。这也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多年来,猜测和传闻层出不穷,美国政府也对此进行了细致调查,并产生约500万份档案,其中大部分已经公开,只有约1%左右仍处于保密状态。10月26日,特朗普总统下令再公开超过2000份与肯尼迪遇刺案相关的调查档案,可就在最后一刻又临时叫停,以“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将部分档案重新送回“小黑屋”。
凶手墨西哥六日行?
尽管美国政府近年来将大部分肯尼迪遇刺案调查档案解密,但仍未能得到准确答案。于是,公众将希望寄托在最新公布的档案里,但粗略浏览的结果表明,新档案几乎不可能让所有“阴谋论”烟消云散。新解密档案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四个方面:一是联邦调查局当年如何在全世界范围内追查线索;二是苏联、古巴等方面对刺杀案的反应;三是中情局参与的刺杀外国领导人的计划(主要针对的是卡斯特罗);四是肯尼迪政府的一些秘密活动。
新解密档案显示,肯尼迪案公认的凶手奥斯瓦尔德与苏联、古巴似乎都没有关联。尽管中情局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古巴驻联合国大使在听到肯尼迪遇刺后的反应是“愉悦与欢乐”,但卡斯特罗却利用1978年美国众议院肯尼迪遇刺案调查人员访问古巴的机会撇清关系。文件显示,当时苏联方面与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对遇刺案的发生表现得“惊讶而措手不及”,甚至担心一些不负责任的美国将军可能会趁“群龙无首”之际对苏联发射核导弹。苏方还极力划清与凶手奥斯瓦尔德的界限。
然而也有文件表明,克格勃与奥斯瓦尔德之间并不清白。奥斯瓦尔德在肯尼迪遇刺前两个月,即1963年9月曾赴墨西哥城进行了“六日之旅”并与那里的苏联和古巴大使馆有接触。奥斯瓦尔德本人称,他与苏古外交官接触是为了办签证。
但中情局的一份情报备忘录显示,墨西哥城之旅似乎不止办签证那么简单。9月28日,他曾在苏联驻墨西哥使馆内与苏联官员交谈,后者的实际身份是克格勃第13部(负责暗杀)特工;两天后,奥斯瓦尔德给同一座大使馆打电话,只说出自己的名字就被确认了身份,随后用不熟练的俄语进行了交谈。
新解密档案中包括一名当年在美国驻墨西哥大使馆任政治联络官的联邦调查局特工托马斯提交的备忘录,其中提到了奥斯瓦尔德的墨西哥城之旅。托马斯称,他在墨西哥城认识的一位名叫迪帕滋的右翼分子告诉他,她参加了表弟为欢迎奥斯瓦尔德举办的聚会。聚会后迪帕滋被秘密送至一座偏僻旅馆保护起来。据了解,迪帕滋拥有狂热的反共产主义观点。托马斯因而写道:“当时或许有不想被人知道的事发生。”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即便是新解密的档案也不能确认奥斯瓦尔德受到了克格勃的指使。曾主持上一批解密档案审阅的法官约翰·图恩海姆对美联社记者表示,新档案的内容,最多能证明当年美国与墨西哥政府达成过协议,可以对苏联、古巴或其他国家驻墨西哥城大使馆进行“密切监视”。
有人知道刺杀将发生?
新解密档案中还包括联邦调查局调查员罗伯特·吉姆伯林提交给局长的调查备忘录,主要内容是对神秘的“西德预言家”的调查。
备忘录称,达拉斯地区法官于1964年3月18日收到一封神秘的明信片。明信片中,一名落款为“阿尔弗莱德·希勒”的人声称“尽管我没有提前说出来,但我曾预见到对你兄弟(指肯尼迪)的暗杀,我也清楚地知道达拉斯刺杀事件的准确背景”。调查发现,希勒是联邦德国(西德)人,实际上有严重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喜欢给别人写一些“不相干的信件”。西德警方的最终结论是,希勒关于肯尼迪刺杀案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另一份文件则真的让人怀疑是不是确实有人提前知晓刺杀案的发生。当年的联邦调查局副局长安格尔顿在写给局长胡佛的一份备忘录中称,美方曾接到过英国军情五处的报告,称位于英格兰剑桥郡的地方媒体《剑桥晚报》曾于1963年11月22日接到匿名电话。对方称应关注位于伦敦的美国大使馆,会有大新闻发生。英情报部门测算,这通电话应该是在肯尼迪被刺杀之前25分钟左右打来的。
不过《剑桥晚报》工作人员称,目前没有任何确凿、公开的证据显示这通电话的存在。
可以确定的是,联邦调查局当年的工作是不称职的。备忘录显示,早在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前,联邦调查局就根据“来自古巴的消息”盯上了他。但令人惊讶的是,从1963年8月开始,联邦调查局的备忘录就显示他们追丢了奥斯瓦尔德,直到10月也没有结果。
另外根据胡佛备忘录,联邦调查局达拉斯办公室在奥斯瓦尔德被捕后曾接到“死亡威胁电话”。“一名男性声音冷静,称他们的组织将对奥斯瓦尔德进行刺杀。”
即便如此,奥斯瓦尔德仍然在押送途中被枪杀。“你可以认为这是联邦调查局的失职,”《华盛顿邮报》就此评论称。
幕后真相半遮半掩?
英国《独立报》称,特朗普此番同意公布这批肯尼迪遇刺案档案时机微秒,可能意在转移对其涉嫌“通俄门”调查的视线。
另有学者认为,通过解密档案,特朗普能在公众中树立公开透明的形象并打消他们的怀疑。如果他动用总统特权拒绝或延迟公开,反而会加剧公众对特朗普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认为政府内部存在不可示人的黑幕,从而加剧对特朗普“通俄门”的猜疑。还有消息称,言行天马行空的特朗普无法得到几乎所有美国政府部门的喜欢。
“他似乎闻到了(与肯尼迪被刺杀)类似的死亡味道,”美国《野兽日报》称。“这可能促使他急切地公布肯尼迪档案,以打消某些人对其实施‘终结’的企图。”
不过最后一刻特朗普还是叫停了部分档案的公布。
媒体猜测被“送回黑屋”的档案应该是情报当局不想曝光的资料。“这表明总统与情报部门可能已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妥协。可以预见的是,公开的档案不太可能曝光爆炸性信息,”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评论称。“但这种半遮半掩的做法,很有可能进一步推涨‘阴谋论’市场。人们在得不到准确信息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自己的猜测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