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恒丰中学,校园里随便拉一名学生,都可以弹上一段《欢乐颂》。原来,这里的学生在三年级时,每两人就拥有一架电钢琴,考虑到部分学生受家庭条件限制在家里无法练琴,学校还特别配备了一批手卷钢琴作为奖励。音乐教师袁老师说,学校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希望他们通过电钢琴对音乐产生兴趣。
一年前,女孩金子琳成为恒丰中学预备班一名学生。她惊喜地发现,除了基础型课程以外,数十门可供学生自行选择的人文艺术拓展课让人目不暇接。最终,从小学习书法的她选择了书法课。在恒丰中学,老师“跨界”成为常事。英语老师教茶艺、教摄影,音乐老师教衍纸,体育老师教下棋,思品老师教书法,语文老师教戏剧。而在老师们眼中,无论怎样跨界,育人的理念应该渗透进每一门课。
在恒丰中学,家校互动有个密码:“511”,意味着每个学生家庭每天进行一小时家庭学习;每周进行一次家庭亲子谈心;每月搞一次亲子户外运动;每学期参加一次家长开放日;每年参加一次亲子活动。
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家长并不是不愿意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参与。为此,学校根据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开出了一张“恒丰中学亲子阅读书单”。四年级学生黄漫埼的爸爸坦言,起初,自己怀疑共读对学习会有什么帮助,渐渐地,黄爸爸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孩子会问我各种问题,我会发现,哦,原来这件事情孩子是这样想的。遇上不认识的字,我也会鼓励孩子主动去读拼音或者查字典。”
“把孩子交给这里的老师,我很放心。”这是家长们不约而同的心声。
本报记者 陆梓华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