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国教授1984年大学毕业后,在从事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在学习中医,并致力于翻译和研究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其中《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李照国所翻译的《黄帝内经》和《难经》被纳入国家1995年启动的“大中华文库”之中,《黄帝内经·素问》的三卷译本2005年出版,《黄帝内经·灵枢》的三卷译本(包括《难经》)于2008年出版。
近10年来,应国家中医院管理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委托,李照国教授承担着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研制,先后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标准化组织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有关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的研制,同时坚持学习和翻译中医的经典著作,先后完成了《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外经》的翻译,同时还完成了十多部现代中医学术著作的翻译。
据史料记载,《黄帝外经》自汉代之后不幸亡佚。20世纪50年代,天津一家图书馆收藏的明代学者陈士铎的文献中,发现了《黄帝外经》。这部《黄帝外经》很可能是明代中医家根据其他古籍中零散的记载,并结合中医在明代的发展而重新撰写的,对于当今的学界和医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中医翻译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翻译领域,因为中医是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医学,所以在西方各国语言中一般都缺乏中医对应语。”李照国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海内外不少学者开始对中医英语翻译,特别是名词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总结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并且制定了一些区域性的标准方案。但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和医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使得标准化的研究举步维艰。李照国教授通过长期的翻译实践、研究和总结,制定了中医翻译的三原则和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五原则。
李照国教授还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主持翻译我国1995年和1997年颁布的两个中医国家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后,将其作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中国国家标准提交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