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鸡犬之声相闻
沈轶伦
  沈轶伦

  一切都是从狗开始的。

  上午八点多,有人在业主微信群里发消息,说早上送孩子上学途中,小朋友被一只大白狗扑了。狗主人带了两条狗散步,一条花狗系了狗绳,“行凶”的白狗则没有。小孩当场吓哭。

  “遛狗居然不牵绳子!我和主人说了,他还不以为然,还说反正他家的狗不会咬人。我们早上赶着上学。晚上我已经约好了,要去狗主人家理论!”

  群里炸开了锅。立刻有人附和,说平日在小区,也见过这两条狗,并描述说两条狗身形如何庞大,叫声如何吓人。狗主人遛狗不牵绳,没素质!有人顺着这件事,指责小区里的遛狗族经常让狗随地大小便,草坪上留着大坨狗屎。接着,有人贴上近日的韩国新闻:一位当地明星家的狗咬了邻居,致使邻居身亡,明星向公众谢罪,痛哭流涕。

  这下好了,矛盾夹杂恐惧升级,感同身受的家长们,转发网上流传的恶犬撕咬幼童的视频上来。视频里孩子哭喊,母亲尖叫,血肉模糊,令人心惊。看完后,微信群里,火药已经一触即发。

  最初说话的母亲问大家,附近哪家商家有卖牵狗绳,她要去“买上50条,每次看到有人遛狗不牵绳子就送给他。”有人鼓掌,有人叫好,有人呼吁去报警。但也有人说,这纯粹小题大做。

  一个也养狗的邻居说,“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家长何必反应过度。不应该让孩子对动物产生畏惧情绪。”也有人试图公正地表态,“如果生活在农村,谁小时候没和猫儿狗儿小鸡小兔玩过。”但立刻有邻居反驳,一边说自己童年就在乡下被狗咬过,至今看到狗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一边贴上相关条例,证明如果邻居反对,养狗的人不能办证。

  从单一的事件,到城市居民楼里是否能养大型犬,再到对小区环境和管理水平的积怨爆发。十分钟不到,微信群里已经更新两百条消息。彼此立场鲜明,几个阵营对垒,言语火力升级,还有人开始对养狗主人人身攻击。

  直到又有一个人发言,介绍说她家也养狗。但每次出门,她不仅随身携带塑料袋,捡走自家狗狗的粪便,还把能看到的其他狗粪一起捡走。因为这个狗主人的微信名字就是门牌号码,于是就有和这个养狗人同住一幢楼的居民做证,说这户人家真是如此,“每次在电梯看到我们,一定让我们先走,如果一起进电梯轿厢,她一定把狗紧紧抱在怀里不让乱动。”

  养狗的人素质有高有低,就像没有养狗的人家一样。微信群稍稍安静下来。

  晚饭时分,最早发消息的母亲更新了进展。说她去和早上发生冲突的养狗人家理论,对方道了歉,也承诺以后两条狗出门都会系好狗绳。微信群里有业主意犹未尽道:“人肉他,爆出那狗主人的门牌号码来。”倒是母亲息事宁人,说“不用了,大家住在一个小区,要彼此尊重留情面。”

  作为尾声的是,早上参与讨论的业主没有在围观后一散而尽,还有人接着话题说,以后还遇到不文明的养狗人家怎么办?有人建议,要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小区巡逻劝阻;有人建议,养狗的人家登记汇总一下,然后集资买公用的捡粪袋和遛狗绳,放在物业窗口可以取用。

  入夜,一天的讨论才算告一段落。

  群里没有居委干部,没有调解人员,没有物业参与,只是居民自己说话、自己发泄、自己辩论、自己安抚、自己出谋划策、自己参与治理。一整天,对此事一边发消息参与议论的人,可能一边正在公司上班,可能在家里做家务,可能在外国出差,但网络给了大家机会,在虚拟的讨论室里,没有见过面也不知道彼此真实姓名的业主们彼此表达了意见,也最终,彼此讲和了。

  又过几日,沉静下来的微信群里,有人发言,说自家种在院子里的红薯大丰收,已经把几麻袋红薯放到了物业窗口,欢迎邻居自己去拿。又过几日,有群里的妈妈深夜求救,自家孩子病了,恐怕药房已经关门,谁家有退烧药应急。立刻有人应声说自家有,可以马上送来。半夜三更,群里没人抱怨被吵醒,反而一片劝慰病童之声。

  自始至终,吵架的人和劝和的人彼此不照面,送东西的人和收东西的人彼此不认识。互相怨恨指责对方没素质的,和互帮互助感慨小区最温暖的人,是同一群人,是比邻而居的人,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

  夜里在小区散步,抬头看到一个个彼此不搭界的窗户在高处亮着。像一个个独立的舞台,里面人物走动,上演着不同家庭的欢喜忧愁。看似不同,其实也没有很不同,大家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彼此试图划清界限,其实又共享同一种资源。

  在这里,是根本没有旧日弄堂老宅那种知根知底、互送馄饨的情谊的。有时入住十几年,你也不知道隔壁人家的姓氏。说起来是冷漠的吧。但进入这层冷漠的表壳,住在公寓房间里的人,对温情的渴望和对利益的维护,其实又和老早住在里弄里的人没有本质不同。只不过,以前家家户户敞开的门,现在搬到了虚拟世界。冲突与友谊,也随之搬到了虚拟世界。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你看不见人,但一直与之共处的,还是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双十佳风采录
   第A13版: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双十佳风采录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旅游
   第A3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鸡犬之声相闻
腔调
梁祝该化何种蝶
潜水人生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十年没见的父亲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鸡犬之声相闻 2017-11-28 2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