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依赖营销
统计显示,在发布年报的140多家医药上市公司中,有超过40家销售费用占比突破30%。其中,最高的3家——海特生物、舒泰神和龙津药业分别达到66%、65%和60%。这意味着,这些企业每1元的收入中,就有6角砸向销售。
对于销售费用的构成,各家的口径不一。一般而言,包括市场推广、广告宣传、差旅费和会务费等。比如,人福医药的26亿元销售费用中,市场推广和广告宣传费用接近15亿元。健康元的39亿元销售费用中,市场宣传及推广费达到36亿元。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说,药企销售费用占比偏高,可以分两种情况看:非处方药主要面向零售渠道,需要广告投放、品牌塑造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处方药的销售费用主要花在各种形式的临床推广活动中,其中不排除一些灰色的、不合规的支出。
病根:创新不足
与广告、销售上大肆撒金相对的是,医药企业在研发、创新上投入力度不足,自主生产的新药、好药不多,反过来更加剧了对营销的依赖。
来自尼尔森网联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药品及健康产品行业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3年问鼎广告投放之首。去年市场排名前十的广告“金主”中,6家是药企。
研发创新是医药企业的根本,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多家上市药企广告费超过了研发费。典型者如生产眼药水的莎普爱思,去年上半年广告费1.21亿元,而研发支出为1126万元。
研发支出不足,导致我国在原创药方面远逊于发达国家。在近期上海举行的“华人科学家创新转化30人高峰论坛”上,微芯生物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鲁先平说,我国有约7000家制药企业,数量全球第一,但97%是仿制药。“再不做出改变,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处方:监管合力
当前,各地食药监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对已审批的药品广告进行复核,对涉嫌违法的药品广告加强监测。
药品的基本属性是安全性和有效性。除了加强广告监管,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还需要加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等措施,进一步规范药企的市场行为。
近年来,国家药监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新政,如创新药优先审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等。从长远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出路在于创新。唯有改变“重销售、轻研发”的局面,医药行业才能为百姓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据新华社上海4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