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根据作家王安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首演于2003年,至今已复排多次,随着“上海小姐”的故事被人一遍遍地翻看,上海这座城市的传说也被反复重新演绎,且每一次都在不断升级。此次新一轮的演出,舞台美术也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小说《长恨歌》曾获得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讲述的是“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人生经历,其中也交织着上海这座大都市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王安忆对编剧赵耀民和导演苏乐慈非常信任,对改编很少发言。2003年,话剧《长恨歌》首演。苏乐慈摒弃一切先锋手法,尽力忠实还原原著,舞美也非常强调“做旧”的质感。2016年,剧组将话剧《长恨歌》从文本到舞美全部推翻重来,由朱杰扮演王琦瑶。此次新一轮演出,由刘杏林任舞台美术设计,他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自己就是王安忆作品的忠实读者。此次设计,他极力贴近“余光暗淡,心怀热烈”的原作气质。新版《长恨歌》依旧由三幕组成,其中第三幕在整部作品中戏份最重,是剧本的着力点,也是改动最大之处。这时的王琦瑶已上了年纪,在这一幕中,她变得既“雅”又“俗”,值得同情又具有悲剧性的缺陷。据悉,此次改编获得了王安忆的认可,她说,话剧的呈现“比过去更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