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屏息静气,等待他们见证的,是拍卖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出的肖像画,它标志着AI艺术来到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殿堂。
起拍价5500美元,事先的高估值也就在1万美元。但价格一路飙升,历经55次出价后,才落锤在35万(总价43.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由一名匿名买家拍得。这高出估值40多倍,还是全场单一拍品的最高价。
那么是谁,开发了创作这幅肖像的人工智能系统?
让我们请出:法国的卡塞尔斯·杜普雷、皮埃尔·福特雷和高蒂尔·维尼尔,巧得很,他们志同道合,又同年生,都是25岁。3位年轻人在巴黎组成了一个艺术团队Obvious,以“艺术创造不只是人类的专属品”为座右铭,致力于探索艺术和人工智能之间的接口,借助AI算法在帆布上作画。算法是由代数公式定义的,带有许多括号,这就是他们用公式为签名的理由。
Obvious的算法由两部分组成:生成器和鉴别器。团队采集了14到20世纪间绘制的15000幅肖像画的数据集,喂入系统进行训练,给计算机灌输艺术史,展示作品的打造过程。生成器根据训练指令创造出若干新的画作;鉴别器则试图找出人画图像和机器生成图像的差异,反馈给生成器作为改进依据。所有行动的目标,就是要让鉴赏人认为新画作是真实的手绘肖像画。最后,机器成功地骗过了专门判断画作是否真人创作的测试程序。
我们又想问,那么爱德蒙·贝拉米是谁,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原来,团队打算涉足肖像画的时候,就“顽皮”地臆造出一个家族,所有由AI绘制的肖像画都将被分配到这个家谱树中(附图)。由于团队使用的方法基于名为“生成性对抗网络”(GAN)的模型,而开发GAN闻名的机器学习研究者Goodfellow名字粗略译成法语是“贝拉米”。于是就有了德·贝拉米家族,有了佩着军用腰带的贝拉米伯爵,看起来像女皇远房表妹的伯爵夫人。这样的“家族成员”肖像,至今已经创作了11幅,包括这次拍卖的爱德蒙·贝拉米肖像,他是伯爵的第一位孙辈。一切都臆造得像真的一样。值得一提的是,那张伯爵夫人的肖像今年2月已被一位知名艺术教授以1万欧元买走,现在还挂在巴黎的艺术画廊。
Obvious希望世人了解,AI不仅能应用在制造业升级、无人驾驶等领域,也能在艺术领域有所创造。他们表示,整个过程做到了让人尽量少参与作品的创作。而由于随机化功能是AI算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最终创作的画作将是独一无二的。团队会把售卖所得用于进一步的算法开发、算力提升、3D建模实验等方面。
不出所料的是,AI画作进军艺术品拍卖也引起很大争议。质疑声认为,AI学习千千万万人的画之后拼凑自己的画作,作品没有“灵魂”,不能称为艺术品。而AI画作的版权归属也备受关注,用开源代码生成的画,该怎样界定版权归属?怎样保证AI不再去打印复本。
对于争议,Obvious团队表示并没想将人工智能视作可替代人类、大量产出作品的工具。展示这些作品,只是向艺术界传达,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
还有人提出创建一种视觉方面的图灵测试,就是找人来测试是否能分辨出两者的差异。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埃尔伽玛博士的团队已经这样做了。他们把人和机器产生的画作混起来,直接提问,如“你认为这幅画是由人类艺术家还是机器作的”,而间接提问则如“你觉得这项工作有多鼓舞人心?”他们观察了人们对人类艺术和机器艺术反应的差异,发现差别很小,有些人还更能接受机器艺术的启发。
凌启渝 (图:Chris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