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古“薄”今
周云龙
  周云龙

  央视财经一档节目说,0.12毫米厚的“超薄玻璃”,刚刚在安徽蚌埠下线。玻璃薄如蝉翼,厚度仅仅相当于一张打印纸。更神奇的是,这种玻璃还很结实,55克钢球放在一米的高度,自由落体砸向超薄玻璃,玻璃完好无损。要知道,这个冲击力大致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以时速150公里的速度撞停到墙上。

  上网搜索发现,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艺批量生产的最薄玻璃。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核心材料,用来做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基础材料。原来,这种玻璃近在咫尺,近在眼前,可以说,和今天的我们早已形影不离了。

  玻璃越薄,透光性能就会越好,柔韧性好,重量也轻,但是一薄就易碎,怎样让玻璃既薄又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是个世界难题。我国科研团队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超薄玻璃带上了世界舞台:2014年6月,突破0.33毫米;2016年4月,突破0.15毫米;2018年4月,突破0.12毫米。

  电视报道唤醒了我的求知欲,玻璃,最早是何时问世的?何时进入中国的?网上众说纷纭,难以判断。不过,几年前一次安徽自助游,也是安徽!我们的确有幸遇见过一块“资深玻璃”。

  那是在黟县卢村,距著名的宏村景点只有两里路,我和小伙伴们临时起意去看徽州木雕第一楼。楼,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邦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卢邦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后转入仕途,累官至奉政大夫、朝政大夫。导游介绍,这座楼,两名工匠花了20多年时间才完工。

  在木雕楼转悠时,玻璃厅里一块块据说已有180多年历史的普通玻璃突然吸引了我。卢百万当年经商时出使德国,玻璃是他从德国一路小心翼翼运回来的。导游此处加重语气说,不要小看这一小块玻璃,它的身价等于当时一栋木雕楼的价格!

  不论是否夸张吧,看这厚度只有两毫米的德国玻璃,何以与气势恢宏、技法缜密的徽州木雕楼抗衡?物以稀为贵而已。如今,光线幽暗、散发霉味的木雕楼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景点,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玻璃,还是那块玻璃;木雕楼,还是那座木雕楼;唯有住的人、看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突发奇想,假如“玻璃”是路人甲,“木雕楼”是路人乙,两人共处一室,当年的路人甲可能会很神气:我,海外背景;我,千里迢迢……我的到来,给高深、幽暗的徽派建筑带来一丝特别的光亮!路人乙也许会很不服气:我的雕刻,技艺精湛;我的造型,栩栩如生……我才是楼房的主体,门窗那些只是填充,仅是装饰罢了!100多年后,玻璃和木雕楼假如还在较劲,或许又有另一段针锋相对的“互怼”,只是一个变得神情落寞,一个开始扬眉吐气。

  不,“玻璃”落寞了吗?今天,就在安徽的另一个地级市蚌埠,世界最薄玻璃就诞生在这个角落,而更令人扬眉吐气的是,这项技术突破,完全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先进技术及装备。

  厚古薄今,直观地说是“古厚今薄”,一部极简玻璃进化史。而且,“厚古”疑是欧洲产品,“薄今”是正宗中国创造,两块玻璃当下若有近距离对视,它们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超越时空、跨越语种的对话?我能想到的是,“厚古”可能要对“薄今”羡慕嫉妒恨,它只能藏在深闺、“束”之高楼,遮风、挡雨、分隔、装饰……而“薄今”,已作为海量信息的终端显示屏幕,成为人们打开外面世界的第一触点,直抵现代人的掌心,许多人早上醒来第一眼见到的是它,晚上睡觉前最后一眼见到的也是它,谁能代替其地位?

  哈哈,自助游下一站,去安徽蚌埠,看超薄玻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4版:上海味道
“第一次做人”
“厚”古“薄”今
智慧快餐
吃讲醵
上海之恋
“绘忆”的乡愁
留几个柿子看树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6“厚”古“薄”今 2018-11-25 2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