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子的锯,上海人读成(ga),文字该怎么写,有点疑惑。《上海方言词典》以空格代之。明清时,有文献记为“钅解”。明代朱燮元《督蜀疏草》卷七:“差人往各土司商议,见在钅解板造船搭桥等情。”其中“钅解板”,即锯木成板。清代道光四年《凤凰厅志·苗防》:“黄杨木、楠木钅解成板片,砍印斧记放山下。”1937年出版的李劼人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波》中,也用到钅解字:“杉木板子钅解得多轻巧哟!”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里还能查到这个字。
然而,早期的字书里并无“钅解”字,这只是“解”的增旁字,是近古以来诸多新创汉字之一。“钅解”的原型,就是“解”。“解”在古汉语中是多音多义字,其中的一个读音就近似于(ga),在《广韵》中属“古隘切”。刊于宋代的《周易正义》说:“解有两音,一古贾反……一谐贾反。”现在的上海话许多时候依然把“解”读若ga:解鞋带、解纽扣、解释清爽、股票解套等等。“解”的主要释义在《说文解字》中已说得明白:“判也,从刀判牛角。”就是拆分、剖开;用在树木上,自然是普通话“锯”的概念。南朝《世说新语·赏誉》有“胡母彦因吐佳言如屑”一句;之后刘孝标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唐代刘恂《岭表录异》:“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理而坚,工人解之以制博弈局。”这里的“解”都是“锯”的意思。《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七回:“我的儿,你肚子里枣胡解板儿,能有几句儿。”说的是枣核太小,锯不成板;用“句”谐音“锯”,嘲讽春鸿行酒令时说不上几句词。
“钅解”(ga)在上海话中用得较多。钅解树、电钅解、钅解条皮,木匠钅解子钅解木头;把“钅解”说成“锯”(ju),总不那么顺口。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发起“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如果在上海话中有一部分冰封古汉字需要重新焐热,那么“钅解”字或可列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