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张权
李定国

  李定国

  今年是一代声乐艺术家张权的百岁诞辰。作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开创和实践者,她虽历经坎坷和罹难,但仍穷尽其生地孜孜以求。

  很多年前,我接触采访过晚年的张权,并与她的大女儿——女高音歌唱家莫纪纲相熟,从而又了解到她母亲的许多过往。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旅美的歌唱家张权和指挥家莫桂新夫妇闻讯后,就急切地回国报效祖国。最初,她被安排在中央实验歌剧院工作。张权担任独唱演员、主演歌剧;而莫桂新则担任管弦乐队指挥。

  那时百废待兴,中国歌坛的振兴、发展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和所有从业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对如何走向世界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大多数声音认为:全身心地学习西洋唱法和作品,尽力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许多音乐院校的学生更是深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是事业成功的唯一途径。受此思潮和舆论的影响,一般的观众也常常以得奖与否,来衡量一个歌唱者水平的高低。

  但有着多年海外学习、歌唱体验的张权却认为:这是对声乐艺术整体的误解,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青年学生走上畸形发展之路,并误导、妨碍人民群众对真正歌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张权说:歌唱不是简单、抽象的人声,而是音乐与语言高度结合的表演艺术。离开民族的语言,当然还包括歌词内容,民族的声乐艺术也就无从存在和发展。作为世界公认的唱法科学的意大利、德国、法国学派,也都是通过自己本民族的艺术,解释、传递给各国听众,并被广泛接受和喜爱,才登上世界舞台的。现今的国际比赛的曲目,绝大多数是西方古典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我国选手能获奖,也只说明其在运用西洋唱法解释表达外国声乐作品的艺术水准上,已达到或超越了外国选手。但要整体真正走向世界,还要等到我们把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结合我国声乐艺术传统和语言特点,从而形成中国自己的声乐学派,并逐渐被世界接受,直至广泛认可。概言之,就是洋为中用。这就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去探索开创一条适合我国人种和语言特点,借鉴结合西洋科学唱法为我们自己民族所用的一条独到之路。而且,中国歌唱家要走向世界,首先要立足本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同时还需要我们的作曲家们,谱写更多旋律更美、有着鲜明中国风格的作品。

  张权所倡导的“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得到了贺绿汀、周巍峙、李凌等许多音乐前辈的支持。她本人也一直身先垂范。长期从事西洋歌唱的张权,在举办的每场独唱会曲目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中国作品。在她主持哈尔滨歌剧院的那些日子里,创作、移植和复排了大量的民族歌剧,在这些剧目中,她都亲自担纲主演。

  “文革”后复出的张权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其间,她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中国民族声乐学派”这面大旗。眼下,金铁霖、马秋华们更是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地继承高举着这面旗帜。

  张权策划、组织了举世闻名的“哈尔滨之夏”音乐周;并组建了影响深远的“哈尔滨歌剧院”。前者至今还是东北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而后者则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歌剧人才。张权在艰难的人生时刻,还为中国歌坛留下了重彩浓墨的绚烂华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家装专版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育体·广告
   第A12版:夜上海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法谭
   第A16版:新民法谭
“水命”上海
百年张权
龙井问茶
文明的快递小哥
健康存折
因 果
丝路风情·归(帛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百年张权 2019-05-03 2 2019年05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