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上海,一步一舞台,转角遇到戏。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如火如荼,2019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好戏连台。上海大大小小的剧场内,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让人应接不暇。好戏不仅在剧场内上演,还在城市的角落里“开花”。所以,人们漫步街头,就能展开一场“有戏”之旅。
昨晚,路过上海科学会堂的人们便有机会聆赏“古典乐VS科学家”音乐会。大草坪上,听众少了正襟危坐的束缚。初夏微风轻拂,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染上了青草的味道。全息投影中,爱因斯坦拿着小提琴,一脸沉醉。
此外,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艺术家也不愿放过和上海市民“亲密接触”的机会。本月,借着静安现代戏剧谷推出三条“文艺路线”的契机,他们在南京西路上撒下了戏剧之网,时刻准备俘获路人的芳心。《仙境梦游爱丽丝》隐藏着童年梦境,《探险家族》探秘楼兰古国,《HaHaHa》引来爆笑……有观众刚按下快门,下一刻就被演员“拐”到身边演起“对手戏”。笑声、欢呼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佳作迭出,不少演出一开票便售罄。后悔下手慢的林阿姨却在晨练的中山公园内找到了另一片艺术天地。原来,十二艺节文华奖公益惠民演出“走到”了户外,中山公园就是其中一个舞台。她观赏了上海歌舞团的《节日的欢歌》专场,小外孙则对上海木偶剧团的海派木偶集锦《偶戏奇观》《蛤蟆与鹅》《红绸舞》意犹未尽。还有艺术院校学生为了不错过优质的公益演出,一路跟着文华奖获奖艺术家“走基层”。学生表示,身边很多人没有机会或条件走进剧场,而现在艺术家主动走到观众身边,提供免费观演机会,很有意义。
更让人期待的是,这类与市民“零距离”的舞台还在扩容。近日,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正式试行“上海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首批通过“上海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的10家单位中有大世界、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上海地铁音乐角等专属演艺空间,有大隐精舍、读者书店、外滩22号等商业场所,还有市百一店、思南公馆等商业办公区域。与剧场相比,身处商场、地铁、书店的演艺新空间,更接地气。它们将不断地打开一扇扇艺术之窗,让来往的市民游客随时能投入艺术的怀抱。
在城市街头,我们和艺术有个约会。
新民印象目击 xmsyb@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