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古典乐是‘从小到大’发展的,中国却是‘从大到小’。相比于大型交响乐,室内乐在国内起步较晚。”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中心艺术总监蓝汉成教授指出,“只有市场发展起来才需要高水平的演出,进而需要人才教育和培养,这是一脉相承的。”发展上海室内乐市场,正是上音室内乐艺术节的目标之一。
本届艺术节邀请了凯比亚特重奏组、维特鲁威三重奏、新魄力四重奏、棱镜三重奏、汉四重奏等国内外一线室内乐团,举行10场专题音乐会、4场讲座、2场工作坊、10场大师班、2场优秀学生音乐会,其中,6场白天举行的音乐会将免费开放,让市民们可以零门槛走进世界顶尖水平的室内乐音乐会,了解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第一支登上国际舞台的室内乐团是“上音女子四重奏”,而更为观众所熟知的“上海四重奏”也在上音诞生。“上音女子四重奏”的成员丁芷诺教授回忆,那时国内室内乐发展刚刚起步,曲谱、演出场地、观众什么都缺,却克服困难,登上世界舞台。在市场环境大有好转的现在,丁芷诺认为上音应当建立一支“驻校四重奏”:“不少校内四重奏一毕业就解散了。但上音高水平的室内乐传统值得代代相传。”
如今,上音弦乐四重奏的接力棒已传到“第三代”汉四重奏的手上。乐团成员、上音附中教师吴淑婷表示:“当年那么苦,前辈们都能克服,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上音国际室内乐中心主任、上音管弦系主任刘照陆介绍,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整体是偏“独奏”的。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需要进入乐团工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是完善中国音乐教育的必经之路。
2018年,上音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艺术教育机构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以及世界顶尖室内乐教育机构组织欧洲室内乐联盟学院展开了密切合作,成立了上音国际室内乐中心。此次艺术节上,来自奥地利、法国、丹麦、意大利以及国内的一流导师将开展大师班教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39个重奏组合、共计141位学员。中国室内乐教育正与世界顶尖学府“无缝衔接”,共享资源。
本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