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自然的诗篇
张炜
  张炜

  李白和杜甫诗篇中最感人、最有名的句子可能就要算那些描绘大自然的部分了,这作为中国璀璨夺目的语言艺术的瑰宝,每每让人惊叹甚至费解:为什么关于山河大地的最美好的句子就让他们给写尽了?这里随手可以列举出一长串,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这是王国维盛赞李白的名言。“气象”来自哪里?是人的独特胸襟、情怀,但一定是与大自然的培育密不可分。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是千古流传的佳句,无一不是描绘自然景物。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些句子老少能吟,脍炙人口,都是对大自然的观悟和抒写。

  翻开古代的诗章,就会发现这是诗人们的共同之处。几乎每一个古典诗人都是描写大自然的圣手,他们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发声器官。古人的诗文以及画作之中,都给人以强烈的大自然的冲击力。山水画家成为一个画种,至今仍存,但今天的那种自然之力的冲击感已经远远不能比肩古人了,原因即在于对大自然的情感、那种新鲜入目的感动已经丧失了大半。至于现代诗文,几乎将大自然驱之于千里之外,今人笔下除了声色犬马,再就是人争狗斗和机心变态之类,连窗外的一棵树都懒得看一眼。

  古人常常记叙三五好友结伴游历大自然,如李白和杜甫的同游,李白等人于徂徕山下结成的“竹溪六逸”――常常有雅士花上大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浪迹于山水之间,这在现代人看来是多么傻气的一件事。可是他们不知道,人如果离开了对大自然的依赖之情,没有了对生命大背景的悟想和感知,也必然会丧失王国维所说的那种“气象”,心胸与视野将立即变得窄小,形而上的关怀更是从此难觅了。

  人们或许会将这一现象归结为现代化的进程,或者还有其他更复杂的原因。不过尽管有客观的诸多因由,作为一个诗人或艺术家,他必要存在的情怀和敏感,他的超拔的志趣,仍然还要具备。大自然是无处不在的,一棵树可以透露出大自然的消息,一座山就是永恒的存在。此处没有旷野,他处还有广漠,大自然总的看还是将人间城郭包围和簇拥起来了。人类改造和破坏大自然的疯狂处处可见,许多地方今天已经是寸草不生。

  每个人都有痛苦的记忆。比如一个诗人小时候可能生活在林子里,那时的林子大树粗得不得了,还有各种动物,称得上是一片自然荒野。看过去的记录,我们置身的城郭可能就是几十年前的沼泽,是一片林荒。

  现代人对大自然感动的那些器官已经休眠,而另一些部分却被唤醒。现代社会只让人在某一些方面变得宽容,让社会变得宽容,并从科学上作出解释。这是我们思考问题的一个向度。

  如果从发现生命奇异的美、陡峭的情感,发现生命个性的奥秘和社会伦理道德间的鸿沟方面来讲,没有比诗人更能理解和包容的了。可惜我们的诗章就在两难的现代选择和犹豫中,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我们一天到晚纠缠于一些最时髦的现代命题,却忘记了人类最永恒的命题,对托举和承载整个人类的山川大地视而不见。就此一点,看李白和杜甫的诗,会觉得他们真的是异类——岂止李杜,所有的古代诗人都是异类,他们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9年夏令热线收线报告
   第A06版:2019年夏令热线收线报告
   第A07版:2019年夏令热线收线报告
   第A08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专题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12-13
大自然的诗篇
“别动”和“不许”
请把门轻轻关上
乔家路的路名由来
老树(中国画)
《孟府档案全编》的出版价值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大自然的诗篇 2019-08-12 2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