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末学后进,并无机缘得识草婴先生,所谓“忆”草婴,不免有些名不副实,甚至有些托大。然而,我又十分幸运,2015年,草婴先生驾鹤仙游,这一年,我得到了参加《草婴译著全集》项目的编辑工作。完成这套书是草婴先生的遗愿,而我通过这套书,与草婴先生的翻译精神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并且受益匪浅。
最初知道草婴先生是俄罗斯文学翻译大家,还是初中时候在书店里购买了草婴翻译的《战争与和平》四卷本,因为喜欢,又陆续买了《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几本托尔斯泰的名著。当时有意识地买草婴翻译的版本,因为我知道这是权威翻译家翻译的好本子。这些名著让我喜爱上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也喜欢上了翻译家草婴。然而,我没有想到有朝一日竟能与喜爱的翻译家有这样的缘分。
因为参与《草婴译著全集》编辑工作,便有了很多机会前往草婴先生位于岳阳路的寓所,拜访草婴先生的夫人盛天民老师。那时,盛老师身体尚硬朗,且十分健谈,我有幸聆听盛老师讲述的关于草婴先生的许多往事,对草婴先生加深了了解,不禁肃然起敬。草婴当初起这个笔名,就是因为欣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的品格,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无论顺境逆境始终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一往无前百折不回。
草婴在动荡年月,因为曾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而被隔离审查。那段磨砺,在家人的支持下,他顽强地撑了过去。盛天民老师对我讲述过这样一个经历。当时他们已很久没有得到对方的消息。有一次,盛老师在被隔离的院子里走动,忽然发觉二楼有一道视线总是紧紧追随着她,当她抬起头的那个瞬间,赫然发现,一直在注视她的竟然是草婴。彼此凝视,确定对方无恙。四目相对,彼此之间陡然生出了巨大的力量。有了亲人的支持,草婴扛过了那段人生中最难熬的岁月。动荡岁月刚刚过去,草婴迫不及待地执起笔,争分夺秒地重新开始他心心念念的翻译事业。他在和时间赛跑,失去的宝贵十年让草婴备感时间的紧迫。草婴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要凭借一己之力翻译托尔斯泰全集。
草婴曾经笑称自己是“三无人士”,即无工资、无编制、无级别。凭借草婴在翻译界的地位和成就,只要他想,这些都唾手可得。然而草婴的心向来只扑在他认为最最重要的翻译事业上。
20世纪80年代,文艺复苏,有出版社曾想聘请草婴出来主持工作,被他婉拒。他从未将自己视作外国文学的搬运工,他真正想做的是传递思想。草婴的翻译作品承载得太多太沉重,因此他对于笔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反反复复推敲斟酌,不敢有丝毫懈怠马虎,他是燃烧自己的生命用于翻译事业。草婴的翻译方法,其所耗费的精力,说出来让人难以想象。最为翻译界所津津乐道的是草婴本人独有的六步翻译法,我有幸听盛天民老师亲自解释,对于老翻译家的严谨、细致、认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次次拜访让我对草婴先生的认识一点点加深。然而,对这位著名的翻译家了解越多,就越不敢对于自己参与的《草婴译著全集》有丝毫懈怠,这可是先生一生的心血结晶啊。从草婴先生的身上,我学到的是不急不躁、脚踏实地、专注的精神,学到的是耐烦二字。
编辑工作是枯燥而琐碎的。既然是全集,就算做不到巨细靡遗,但起码要“全”,于是我和同事在编辑之初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在此后一年中,我们的足迹遍及上海的各个图书馆,目的只有一个,即钩沉史料。因为草婴的翻译年代跨度十分大,最早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这对于我们搜集资料来说,是有难度的。有的图书馆没有任何资料,有的图书馆尚存只言片语的线索,有的图书馆虽有部分扫描资料,可惜又很不清晰,最初的工作推进相当困难,支撑我们克服困难的正是草婴先生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如今,《草婴译著全集》已然付梓。虽然相关编辑工作告一段落,但草婴先生的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不能忘,不敢忘,也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