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央批准,从去年11月底开始,中央巡视组对文化部、环保部、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南方航空、中国船舶、中国联通、中国海运、华电集团、东风汽车、神华集团、中石化等13家单位进行专项巡视。从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情况看,通过利益输送损公肥私、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违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是这一轮被巡视单位普遍存在的四类突出问题。
巡视发现,本轮被巡视的8家央企普遍存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损公肥私问题,在“巡视清单”中“利益输送”一词频频出现。如东风公司部分领导干部的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与东风公司存在关联交易,“靠山吃山”问题突出。而中国海运一些领导人员及亲友和特定关系人围绕航运业务开办关联公司进行利益输送,“靠船吃船”问题突出。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两年多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顶风违纪。巡视发现,中国联通有的领导干部收受客户所送有价证券,收受贵重礼品;有的接受供应商安排打高尔夫球、外出旅游。中石化有的领导人员住房违规问题严重,公款吃喝、旅游问题频发。
巡视发现,华电集团选人用人工作中存在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规提拔、任用干部问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个别部门干部调整变动过于频繁,少数干部违规破格提拔。
上述被巡视单位之所以出现各类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党治党不严,主要负责人党的观念淡漠,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巡视发现,神华集团部分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严重缺失,既存在监督不力和形同虚设问题,又存在个别人掩盖腐败和自身腐败问题。中船集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对物资采购、劳务外包、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巡视清单”内容一瞥
环保部: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一是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背后隐藏监管失职和腐败问题; 二是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者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三是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 四是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 五是把关不严、批而不管、越权审批,加大权力寻租空间; 六是地方环保部门环评审批中腐败问题易发。在重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套取财政资金现象。
其他方面,多数部属单位未配备纪检干部,监督组织保障缺失; 环境执法督查领域存在滥用权力现象。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仍有发生。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够到位。
南航:协调航线、编排航班中存在权钱交易
营销领域贪腐问题多发,在协调航线、编排航班、客货销售中存在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问题;采购、维修等领域存在寻租等廉政风险;执行财经制度不严,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多发;公款吃喝时有发生,公款打高尔夫球问题有禁不止;干部选拔任用不规范不严格,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等问题反映较多; 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监督管理失于宽软。
文化部:评奖过多过滥,有干部“退而不休”
直属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单位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三重一大”制度流于形式,国有资产流失和廉洁风险大; 文艺评奖过多过滥,评奖中存在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等问题。
业务主管社会组织设置过多,有的利用文化部资源从事营利性活动,领导干部在其中违规兼职取酬、谋取利益; 抓艺术创作投入精力不够,直属艺术院团安于现状,存在浮躁情绪;“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内部管理不严,干部玩风较盛;干部人事工作不规范,有的干部“退而不休”。
全国工商联:机关纪委查处案件不力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不严格依程序规范进行,推荐、提名和考察监督等环节漏洞较多,存在违规操作等问题; 选人用人工作中把关不严、监管不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对直属单位选人用人疏于监管,档案管理混乱;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多有发生,在专项资金、资产处置、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党组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不严格,机关纪委查处案件不力、处理偏轻偏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