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外面办事,手机响了,对方说:我是快递!您在家吗?
这样的电话我经常接到,最近频率更比以前增加了。送来的货物有大有小,有用的有吃的,接货接得我不亦乐乎。
因为最近我成了“拼团”达人。
“达人”这个名词来自于英文的Talent一字,是天才的意思,翻译成“达人”,翻得很聪明,听起来也悦耳,意思很到位——我就这么成了一个有专业意识的业余购物达人。
大概一两年前,那时候社会上已经有了团购的意识,但是不普及。有一次,我的一个表弟对我说,他媳妇有本事拿到一种餐票,到北京最高档的饭店去吃一顿四人餐,只要三四百元钱。他瞪大眼睛看着满脸狐疑的我说:不贵啊,她是用的团购券啊。那时候我了解到有一种事物叫做“团购”。
尽管我口口声声总在说减肥,但我是个吃货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前不久回美国,仅仅两个月,身上增了足有七八斤的肉。就我这小身形儿哪里禁得住一下子承受七八斤重量?回来之后照镜子,发现自己往横里发展了一圈儿,立时觉得自己哪儿都不中看了,心理负担陡然增加。于是减食减量增加健身,天天俯卧撑几十下,收腹提臀,两天一称重,眼见得分量一斤一斤向下递减,心下踏实不少。
但是这时,团购就来了。
不知是谁在微信里发给我一条信息,说是可以五元六角买到四个大鲜桃,这可是个太好的交易吧?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打开消息看看,确实是五元六角买四个大桃子。我从微信上直接付款,心想试一下,即便受骗最多也就丢个五块六。没多久被告知人数凑足团购成功了。之后几天里我没在意,把这事儿给忘脑后了。然而某天,忽然间楼门铃声大作,说是有快递,接到一个不大的小包裹,打开,赫然看到保鲜膜里有四个颜色鲜亮质感硬邦邦的北京平谷大桃。
从那以后,我走进团购大军了。最吸引我的依然还是美食,不过经过减肥的我比较注意食物的健康指数,目前为止我拼到过红红白白的冬枣,今年的新核桃,中秋节的酥皮蛋黄月饼,来自昆明冠生园的玫瑰鲜花饼……我把它们发到微信朋友那里,都问我在哪里买到的?尤其是那些和我差不多的爱吃的女友们。
俗话说,物极必反。我团购得正得意着呢,圈套紧随而至。
我发现那家我经常参加团购的网站在销售一笔十分吸引人的交易。为了促销,只要一角钱便可以购得二十九盒纸巾,那图片中的淡蓝色带花纹的纸巾盒设计得十分诱人,罗织在一起的二十多盒纸巾只要一角钱!凑足十人便可成团。我毫不犹豫点购了一份。之后想着要有十个人才能购成,我便把消息发到朋友圈、多人朋友群和发到平时经常联系的女朋友们那里,邀请他们和我一起凑团。有位女友说,这类东西其实是卖家的宣传手段,是为了你把消息尽量扩散以推销他们的知名度,都不会成功的。结果是,真的没有成功,卖家通知我得到了一个二等奖:一张几十元的购物券。仔细一看,这张购物券需要分成八次用完,每次还要购物多少钱以上时才能使用。我恍然大悟,上当了。尽管卖家把那个一角钱已经退还给我。这种诱惑,原来就是为了把他们商家的名字发散到大批的人群当中去。我的一个女友还兴高采烈地回应我说,她几乎从来没有团购成功过,这一次竟然一角钱团购成功了。看了她的反应我真是有点儿哭笑不得。
现在的社会信息五花八门,来自各个角落,其中不乏未知的来源,在这个社会江湖中游走需要高超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由此获得一种准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小小地上个当是成为圈中高手的必经之路。
近来我又成功拼得了十七元三斤的绿葡萄干,三十元一大袋八包的大汉口热干面,还有栗子、内衣甚至新款女鞋……我身边有好几个铁杆同仁,只要我拼团,他们一定紧跟,其中包括不久前刚刚采访过我的某杂志女记者。小姑娘购得热干面后微信里告诉我:好吃呀!已经打嗝了,可还想再来一包。我告诉她吃的时候配一个咸鸭蛋增加口感。
对了,咸鸭蛋也是拼团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