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写写字,光阴流逝,我对书法的感悟却越来越深。老祖宗创造了汉字,又演化出神奇的书法艺术,如今书法已成为世界非遗,是珍贵的国粹。学书习字,传承国粹,是成本最低、效果极好的修身养性和生命运动的选项,不论年龄,不分男女,它适宜各类人群。
书法既是线条艺术,又是心灵艺术,笔随心走,“字如其人”。书法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就在于它自身有一种表达和承载的功能,即心迹的表露。学书者只有博采众长,俯拾万物,才能极大地丰富自己的学养,以洗浮气,所谓字在功夫之外。无论书写何种书体都要讲究规矩,在规矩中飘然,在规矩中灵动,在规矩中变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连最起码的运笔方法、点画要领都沉不下心学习,拿起笔就梦想龙飞凤舞,那是学不好字的。“五四”新文化倡导人胡适、鲁迅、沈尹默等大家的字,都是既讲求规矩,又自成一体的。
闲暇时读帖临池,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使我的精神变得更为充实,生活变得更有色彩。我在学书过程中,曾得到过沈尹默、任政等大家的点拨,故对这些先贤充满感激之情。认识任先生是1974年秋天,我拜他为师学写书法。他要求我从点画入手,耐心地教我如何起笔,如何收笔等,嘱咐我一定要打实基础。任先生道出了初学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也谓童子功。我去任先生家求教无数次,每次去他都在写字,无一例外。他的勤奋认真给我极大的教育,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态度和处事风格。
学书的好处多多。年轻时,我向诸前辈求教学问,一般用文言文和蝇头小楷写信,也许就是此举打动了前辈。如郭绍虞、朱东润、臧克家、吕叔湘、孙犁、姚雪垠、周而复等学者,不但热情地指点我,解答我的问题,还赠我书法作品对我鼓励。可见一个拿得起毛笔的人,还是受人尊重的。
人生在世,有顺利之日,也有不顺之时。在我所经历的职业生涯中,有幸遇到不少贤良之士,得到帮助庇护,也遭遇过觊觎小人,受到过排挤打压。我曾遇上一位看我不顺眼的上峰,竭尽手段刁难打压我。一天,我心情低落,怒火中烧,回到家里,沏上一杯茶,开始临写苏东坡的《寒食帖》,两个小时写下来,双手发热,微汗初出,浑身上下,神清气爽。想到当年苏轼一路坎坷,九死一生,贬到黄州时连饭都吃不上,依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多么难能可贵,我所遭遇的麻烦微不足道。我的压抑之情,通过书写而得到释放。我想,可能就是书法帮助苏大学士走出困境,写出了“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书法是排解困惑苦闷的良药。如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常常通过习字放松心弦,舒经松骨,锻炼身体。夜深人静时,拿出名人碑帖欣赏,或抬头仰望挂在墙上的名家书法,物我两忘,一天的疲劳消失在九霄云外。
2012年夏天,我的家乡诸暨遭遇特大水灾,我拿出自己多年收藏的10尊古陶瓷藏品以及精心创作的10幅书法作品进行义拍募款。其中书作范仲淹《岳阳楼记》拍出6万元的高价,真没想到书法还能助我行善。我还有幸为西施故里、东坡赤壁、谢脁楼等名胜古迹题碑书匾,出版了《钱汉东诗文墨迹选》,感谢书法,让我的人生变得充实、快乐、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