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为网球大师赛只适合吃喝玩乐,未免有些“低看”了它。从2012年起,闵行区文广局都会在网球盛会特设文化展台,向球迷们介绍中国传统民俗与技艺。
这一季,“春申微世界”抢了个好地段,毗邻美食天地,人流络绎。耗时5年完成的缩小版天坛祈年殿,像磁铁般引人注目。艺术品的主人王震华说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工匠,他说:“用一辈子的时间,做好自己的手艺、可以传世的手艺。”
与天坛心灵交汇
王震华自幼喜爱古建筑,16岁自学木工,学习各种榫卯结构和技艺。1984年大学毕业后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读梁思成的《营造法式》《清式营造策例》《中国建筑史》等专业书籍。
1986年,王震华到北京工作,期间实地测绘和临摹故宫建筑和天坛建筑。他始终无法忘怀第一次见到天坛时的震撼,“看建筑要看它的灵魂,不能仅仅去看它的表面。祈年殿就有着非常深刻的寓意,这是皇帝祈祷民族繁荣昌盛、祈祷中华大地五谷丰登的地方,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刻的意义。”
谁能想到眼前这座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模型,居然是王震华的第一件作品。“所谓大师就是要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东西。我这个人的性格是先难后易。如果最难的这一关能过,那么其他简单的自然就不在话下。”祈年殿模型一造,就是五年。
不用胶水不变形
祈年殿模型高约0.5米,最大直径不超过0.8米,原比例缩小81倍。祈年殿上的每一扇门,用手指轻轻一推,就能打开,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与原型一模一样,祈谷殿的每一块台基都十分平整光滑。
王震华概括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胶水”、“不会变形”。模型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方式榫卯结合全装配全拆卸,无需一滴胶水粘合。另外,为了让模型不变形,老王的选材也花了好一番功夫,“现在的家具不是上油漆就是上蜡,这大大破坏了木头里蛋白质的记忆功能,而我选用是天然的黑檀木,不做任何加工,这样木材就会有记忆功能,它会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做正负之间的变化,因而达到在动态情况下不变形。”
工匠精神需传承
据历史记载,清朝造办处有一批专业工匠曾运用榫卯以及结构的变型处理,创造出了许多巧夺天工的传世之作,深得皇家宠爱,可惜由于战乱及列强的掠夺,传世之作只留在有限的文字记载中。“而现在工业产生了现代模型制作手段,粘接工艺的产生,取代了智慧的鲁班锁,去掉了榫卯,祖先的技艺荡然无存。”问及榫卯结构的微缩营造技艺失传的原因,王震华给出了自己的解读:“皇宫内工匠的作品是不计成本的。现在的工匠追求经济利益,粗糙的东西混迹市场,试问这能传世吗?”
对于这种工艺,王震华给自己打了99分:“如果一个工匠一生只成功一件作品,是传世之作,那么他对社会的贡献是无穷大的,人们会尊重他,这就是承上启下的真正中国工匠。”来现场欣赏小模型大智慧的不仅有球迷,还有赛场上的大师。“很多外国球员看得津津有味。”
大师赛,从来不只是比赛那么简单。这个舞台,让中国看见世界,让世界遇见中国。球场上的大师,用球拍留下自己的绝伦球技。赛场外的大师,用时间与耐心打磨自己的精湛手艺。金秋网球季,别忘了去大师赛里的“小人国”转转,体会真正的“独具匠心”。
首席记者 华心怡 实习生 陈慧琴
【相关链接】
细数历年大师赛上的“文化课”
■ 2012年 马桥手狮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颛桥剪纸、七宝皮影、莘庄钩针编结
■ 2013年 上海漆器制作技艺、上海细刻、颛桥剪纸、莘庄钩针编结
■ 2014年 中国书法、沪谚、马桥手狮舞、七宝皮影、颛桥剪纸
■ 2015年 上海漆器制作技艺、历代匾额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