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为什么是宜家
邵 宁
  邵 宁

  昨天,由新民网记者采访拍摄的一则新闻和视频爆红网上。从今年10月起,宜家家居徐汇店实行“先购餐再进入”的规定,针对的是长期占用就餐位的群体。这是老年相亲一族,数量很大,不仅影响了其他顾客就餐,甚至还发生打架斗殴的事。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昨天许多老人花几元买个面包当“摆设”,依然能坐上半天。

  记得“宜家咖啡”现象5年前就出现了,引发社会热议。5年过去了,来此相亲交友的中老年人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愈演愈烈。事实上,很多老年人来这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排遣寂寞孤独。想想也挺奇怪的,上海餐饮、娱乐、休闲场所那么多,为什么他们偏偏选宜家?

  一位六七十岁的爷叔说出了理由:“我来了5年了,这里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场所,我们都是单身的,没事来谈谈坐坐。老年人没有地方去,其他地方都要消费。麦当劳?麦当劳没人气!”

  看来,在上海这座精致的城市生活了一辈子的上海老人,也养成了对社交环境品质的高要求:第一,空间要足够大,而且最好时尚一点,有情调一点;第二,最好是不需要什么消费的,有免费咖啡喝就更好了;第三,要有人气。

  公园地方倒是足够大,但下雨天酷暑天暴冷天就不行了;餐厅饭店呢,都需要花钱消费,麦当劳肯德基,坐坐是可以,但地方不够大,人气也不足;社区文化中心、老年活动室呢,虽然是免费的,但开放有时间限制,而且也没有一个可以让单身老年男女畅谈的空间。

  而宜家餐厅离徐家汇不远,场地足够大,北欧风情浓郁,凭会员卡还有免费咖啡喝。另外,由于时间长,培育出了“人气”,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交流对象。然而,有些看似对环境十分讲究的老人,其实个人素质却不高,他们不消费却长时间占座,大声喧闹、随地吐痰,不尊重工作人员,甚至还上演“全武行”,难怪商家不堪重负。

  在我们这个深度老龄化社会,老人吃穿不愁,但精神需求,特别是社交需求值得关注。这个责任不能完全让商家承担。如何开辟一些老人交友的场所,而且符合上述三要求,迫在眉睫。事实上,政府为老服务投入了那么多,能否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03版:科艺T台/新民教育
   第B04版:宝山教育/新民教育
   第B05版:宝山教育/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三星手机召回质检总局带了好头
为什么是宜家
亲子纠葛
构筑网络安全“同心圆”
抹黑
“晒穷”与“炫富”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为什么是宜家 2016-10-12 2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