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少些无意义的“虚实之争”
汤嘉琛
  汤嘉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表示,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消费也促进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有不少网站转载这则新闻时,都将总理的这番表述定性为“定调虚实之争”。原因或许在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在央视节目中痛批年轻人开网店现象,“90后在家里开个网店就可以赚钱,这一代人对整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有隐患的,不仅仅是网店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它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

  总理强调“网店和快递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是否真与董明珠挑起的“虚实经济之争”有关,这个其实很难说。但能肯定的是,总理的这番表述并不算什么“定调”,他只是澄清了一些人对“实体经济”概念的误解,并重复了一个本不该有争议的事实——以网店和快递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是实体经济的敌人。

  套用胡适那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在谈论新经济之时,也应该多研究些问题,少一些无意义的概念之争。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传统动能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新经济、新动能不仅催生新技术、新业态,也推动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新经济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从现实来看,一些人热衷于在概念之争上耗费时间,甚至以自己理解的概念去“划分阵营”,原因有二:一是政府部门出于工作的陋习和惯性——不把概念搞清楚,相关职能部门或许会觉得连监管、补贴等政策都难以制定;二是既得利益集团在打“小算盘”——比如一些从传统经济模式中获利但害怕挑战的企业家。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在“互联网+”时代都显得非常不合时宜。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带来的新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最应该在观念上与时俱进,否则就有可能会成为推动创新与经济转型的掣肘因素;而企业家尤其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最应该做的是抓住转型机遇,而非将实体经济出现问题归咎于新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新旧经济模式的融合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来说,明显是机遇大于挑战。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家还是个人,都没必要与大趋势为敌,更理性的态度是改造自己的认知。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关注新趋势,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方案,才会有更大的格局和机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科创上海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少些无意义的“虚实之争”
楼市会等来什么?
见字如面
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畅快的呼吸
守护年货
从品牌500强说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少些无意义的“虚实之争” 2017-01-09 2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