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上海楼市山雨欲来,楼市新政的威力,正逐步显现。
从成交量来看,过去一个月,申城二手房成交量下滑明显,中介门店正经历一波“关门潮”。恰逢年关,一些中介人员已做好了“来年改行”的准备。新房交易量也有较大萎缩。
从成交价格看,二手房“卖方临时跳价”的情况,几乎不复存在,部分急卖房存在“降价几十万仍无人问津”的情况。新房交易方面,部分开发商因为心理价位过高无法通过审批,而放慢了开盘节奏。部分获批开盘的新盘,可以明显感受到开出了“时令价”。
量和价,是上海楼市遭遇“冷冻”的两大特征。更重要的是,楼市新政改变了老百姓的预期。在银行方面,房贷业务的门槛被一再提高,楼市的“蓄钱”功能不断弱化。
不仅如此。政策的威力,并没有停下。部分“不限购、不限贷”的公寓式酒店项目,被停止网签。这可以看成是上海楼市的另一个调控方向。应该说,上海楼市的前期政策基础非常牢靠,框架十分完备。这也意味着,相关部门可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细化、严化一两个落实细则,即可达到调控效果。
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目前对楼市是否就要避而远之呢?个人看法是,倒也大可不必。因为每年的一季度,总是楼市的“低迷期”。但另一方面,“低迷期”同时也是“潜伏期”。上海楼市的发展,应该是照顾自住需求的,任何调控政策,也不打压这一块。所以没房子住,又有条件买,那随时“下手”都行。至于改善型需求,比如房子太小,想换套大点的住住,那么,目前就是“观察期”。预计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改善型需求会有所释放。当然,如果抱着“炒房赚钱”的目的,眼下还想入市,那就是上海人常说的“睏扁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