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业光针对中国股票二级市场的有效性展开研究,他发现,二级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的分配和定价机制息息相关——有效市场应该公平分配相关信息到所有市场参与者,这与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及其执行强度很有关联;市场参与者应有能力及时准确地分析相关信息并通过交易来影响资产定价,这与市场参与者的成熟程度挂钩。
迟业光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市场风险因子后,股票基金总回报年化战胜市场6.50%,扣除费用后还战胜市场4.75%,中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以股票基金为代表)长期跑赢市场。而这个发现与美国市场的结果大相径庭。“这与中美市场中机构散户比例相关。中国股市散户交易量占市场交易量的85%左右,而美国散户交易量占市场交易量的10%都不到。”他说。
中国散户为何输给机构?他认为信息采集和信息分析能力是关键,“机构往往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撑,能在第一信息摄取相关信息,而散户则相对迟缓。机构可以雇佣金融专业人士为其分析数据并操盘下单,而散户则又处于弱势。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散户主导交易的市场,机构打败散户并且战胜市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此外,跟踪公司重要股东的交易能给投资者创造年化高达14%的超额收益,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买入单对股价有很强的正预测性。这个发现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交易中确实隐含了一些有价值的私有信息。股票基金与公司重要股东的投资表现重合性很强,基金的大股东仓位与公司重要股东的头寸回报也有很强的重合性,当基金成为了公司的大股东之后,他们取得公司内幕消息的渠道被拓宽,因此机构同样可能有渠道取得一些上市公司的私有信息。
“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散户要把投资这件事情交给机构代理,事实也证明把投资交给机构比自己操作获得的平均收益更高;从社会资源角度来说,这也是资源的有效分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市场会更有序和健康。”迟业光表示。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