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曾收到一个请柬很有意思,其内容是:某某,中国著名的书法世家,第三代传人,一脉相承于祖辈的书法艺术,当今中国仅有此某某先生一人而已。
这个请柬很有意思,也很大胆,不过也很失败。书法作为艺术,怎么个祖传法?是他们家有类似于“乘法口诀”一般的“葵花宝典”,只要一打开,按其套路、招式、手法,就可得其衣钵,并且自然而然的是书法家了!但如果他的书法,真是一笔一划都与他祖上一样的话,那这个展还必要办吗?难道他们家的书法宝典里,真的就不把书法当艺术了吗?由此也可见他们家直接把“书法”当作“家法”传家了。事实上,书法作为艺术,是无法作为家法一样传下去的。如果下一代,与上一代写得一模一样,那就不是艺术,而是套路了。
作为名人的后人,能传承的是祖上创新的艺术精神,而不应到处叫嚣着祖上的名头,沽名钓誉。放眼时下,一些名人的后人,可谓到了招摇撞骗的程度了,他们祖上积累下来的那点艺术成就,早就已经给他们败光了,然而这些家伙仍不知道其所以然。
那么家法是什么东西呢?可能也是家规吧。记得当年看《霍元甲》时,特写镜头里我就看到了霍家的家法是:外姓不传,道德败坏不传,身体虚弱不传。霍元甲就是因为身体虚弱,他的父亲才不让他学武的。这就是家法,霍父只是严格的执行他们家传下来的家法,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就这样子,依法办事就行了,错不了。
如果书法或其它艺术形式,也是这样一成不变的传下去会是什么结果?还谈什么发展!
艺术具有创造之美,无法一劳永逸;家法具有规矩之严,只能一本正经。绝不能将书法的创造之美,混同于家法般墨守成规之死板。至于现今写个什么“龍”字,就去注册成传人的有之,划个“舞”字,就成独创者有之;还有自称“八大山仁”,“赵佶家人”行走艺术市场也不绝于耳,但所有这些都与艺术无关,也与祖上的艺术创造精神南辕北辙。艺术无法世袭。
这种拷贝祖上的展览,我是不会去看的。但是,我感兴趣的是:到底是什么人弄来的这个展?又有什么人会出席这个展?媒体又是怎么成文报道的?又会是什么人来买单?
有时候,当我看到一些大言不惭的“艺术”展,在上海风风火火地开幕,局外人的我倒兀自脸红起来,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