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通气会上,努力将上海打造成为中华创世神话的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教育传播三大高地的目标被明确提出。首先是艺术创作的高地包括了六个方面的创作任务,美术创作、音乐创作、舞台剧创作、影视、网络文艺、文创产品,这表示上海文艺界将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多项文艺创作的创作目标摆上议事日程。
以连环画为切入点
连环画创作队伍中,创作《羿除四凶》的罗玲是职业绘本作者。一开始,习惯于传统绘本画法的罗玲并不理解神话连环画的创作方式,经过创作组不断调整才融入其中。到最后一次讨论时,罗玲主动把稿子拿回去重新修改。
参与者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画家,作者们自发建立了一个连环画微信群,每次都把稿子发上来,大家交流。“有能融入心里的题材,创作就成了一种文化自觉,画家们像抢着上春晚一样,加入到创作队伍中。”组委会副主任、上海文联主席、美术创作者之一施大畏说。
施大畏谈到,把连环画作为精准的切入点,将连环画的英雄塑造变成一个主题去研究,吸引了冯远、罗中立等国内最著名的艺术家参与,用30张连环画概述一个故事,为今后的其他丰富形式的主题创作提供了基础和依托。西藏、新疆、内蒙古活跃在美术舞台上的艺术家也参与了连环画创作。
有志打造“中华文明园”
“5月,这批作品将送去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做一个欧洲展览。30位画家已经进入角色。第二批连环画绘本12套定格5月完成,7月全部完成30本的创作。另外,100件主题创作中,目前已经确定了主题60个,主要形式为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今年10月,100件大型绘画作品会在上海展示。估计有100多件作品亮相,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都有展示。计划今后有文化产业园区容纳中华创世神话雕塑和艺术形象,相信这样的文化吸引力将比肩迪士尼一样的西方乐园。”
这些文艺创作将依托学术研究的支撑。来自沪上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中国神话学会、上海古典文学研究会等学会以及沪上高校的社科学者们将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深入研究阐释中华创世神话,由零碎简短残缺到连贯复杂完整的系统性的漫长发展历程,着眼于讲清创世神话的源头演变、内在结构和要素体系;深入研究阐释中华创世神话的思想理念;深入研究阐释中华神话和西方神话、其他神话的异同,让中华创世神话更好地得到国际认同。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