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刑警之魂
李动
■ 侦破于双戈持枪抢银行案件,端木处长(右一)
■ 作者在刑警纪念墙前采访
  ◆ 李动

  凝聚着刑警“803”(上海刑警总队)精神风范与人格力量的东方福尔摩斯端木宏峪塑像和刑警之魂纪念墙,已然成为上海的一道亮丽风景,更已成为一座凝聚警心、净化灵魂、激励后生的教育基地和精神家园。

  走完传奇一生

  1995年9月3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处长端木宏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可以说他是带着积劳成疾的疲惫和对这个世界无限的眷恋,溘然长逝的。

  1927年1月,端木宏峪出生于古城苏州的一个轿夫家庭,原名蔡承彦。父母虽没有文化,但却深知读书之重要。他们每天踏着晨霜,到四五里外的城里卖菜,赚得几个铜板就供给儿子求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蔡承彦果然不负父母厚望,品学兼优,尤其是迷上了当时流行的侦探小说,他由此梦想成为一名中国的福尔摩斯。

  而这在当时毕竟只是梦想,贫困使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942年,只有15岁的蔡承彦为了生计,虚报18岁年龄,迫不得已当了宪兵。1946年10月,在地下党的感召下,蔡承彦从国军中悄然投奔至陈毅麾下。为纪念新生,从此改名为端木宏峪。

  转战南北出生入死,枪林弹雨九死一生。1948年11月,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端木宏峪被调至济南市公安局刑警队,终于圆了他的福尔摩斯梦。1949年5月27日,端木随第一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李士英接管了上海市警察局,从此开始了他艰辛而又传奇的侦探生涯。

  共和国诞生之初,端木宏峪英雄虎胆,深入虎穴,同散兵盗匪斗智斗勇,与战友里应外合,生擒18个匪徒;他乔装“匪徒”,巧破国民党残兵游勇持枪抢劫上海滩老板系列大案。上世纪50年代初,他从一副算命扑克牌入手,追踪觅迹,智破轰动申城的“咸肉碎尸案”;他采用并案法,成功侦破了沪上首例储蓄所巨款被盗案,初露锋芒,脱颖而出。

  上世纪60年代,端木宏峪面对刀柄上的血指纹,相信技术但又不迷信技术,终为冤者昭雪,使罪犯落网,连破凶案,从此名声大噪,被誉为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察处“四大金刚”之首。70年代末,53岁的端木宏峪迎来新生,重新归队,老当益壮,一腔热血,奉献公安。他秉公执法,复查积案,明察秋毫,破案功夫日臻圆熟。80年代,端木宏峪出任刑侦处处长,先后指挥侦破上海印钞厂巨款被盗案、于双戈持枪抢劫银行案、美领馆财物失窃案、日本游客小林康二宾馆被害案等一系列震惊中外的大案,威名轰动上海滩,其侦破水平发挥极致,步入了辉煌高峰。90年代初,端木虽离休赋闲,但他不甘沉寂,重新出山,发挥余热,智擒“东北虎”,老姜更辣,美国驻沪总领事跷起大拇指发出“东方福尔摩斯” 之赞叹。

  端木宏峪的传奇生涯和侦查功勋,通过报刊、书籍和电视传遍上海滩,乃至全国各地,令人交口赞誉,美名天下颂扬。

  神秘女子捐款

  1995年9月18日,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女青年慕名来到了《文汇报》,她当面将一封信交给了政法部记者王宝来。姑娘在信中说,读了昨天贵报发表的追忆端木宏峪的文章,感动不已,思绪万千。一代名探四十余年的不凡人生,无私无畏,扶正祛邪,令人肃然起敬。为此,她郑重建议,在人民广场和平鸽飞翔的草坪上,给这位为上海人民的安宁付出毕生心血的神探塑一尊雕像,以示纪念。

  女青年想象一代名探在鸽群环绕中安详微笑,实在是一幅和谐的美景。在信中,她还夹着300元钱,并表示在春节前一定汇齐1000元,作为雕塑的费用。这一点钱,虽是杯水车薪,但毕竟表达了她的一片心意。信后署名为“人间女儿”。

  读罢来信,记者立刻追出办公室,而女青年早已销声匿迹。

  三个月后,女青年果真又陆续寄来700元。那时一般人的工资收入只有几百元。记者被神秘姑娘的诚意所打动,遂将此信和捐款送到了刑侦总队宣传科,请宣传干部小仲代转时任总队长张声华。

  张总队长读罢来信,捧着捐款,亦被女青年的真诚义举深深感动,决定考虑“人间女儿”的美好建议,为老处长、一代名探塑造一尊铜像,供后生瞻仰。

  张总队长首先想到的是找到那位“人间女儿”。于是,他叫来了政治处主任周国强,将信函和捐款交给了他,请他负责去侦破这个特殊的“案子”,尽快找到那位神秘女青年。同时,立即着手物色上海滩上最好的雕塑家,为老处长雕像。

  然而,茫茫大上海,何处觅芳踪?

  “破案”暂且搁下,周主任和小仲更急的是完成塑像的任务。他们通过书法界朋友,结识了上海油雕院教授、雕塑家吴慧明女士。她曾采用变形抽象的手法,创作了两位少女托起一个地球的雕塑,这尊名为《升》的艺术珍品,走出国门,矗立在了联合国大厦的草坪上,受到世人的交口赞誉。

  1996年初夏,吴慧明与丈夫——上海油雕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邱端敏应约来到803会议室。这对艺术家夫妇没有名人架子,听说要为大侦探塑像,立即放下手上的创作,慨然应允。吴教授自信地说:“我要从神探的塑像上,塑造出刑警的智慧和力量。”

  为了塑好东方福尔摩斯塑像,吴教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顾炎热,多次来到803采访老端木的战友和亲属,参阅了大量资料和电视录像。老端木那嫉恶如仇、大智大勇、执着坚韧、无私无畏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女艺术家,也激活了她的创作灵感。吴教授几易其稿,花了半年心血,终于完成了这尊充分展示端木处长40年侦探生涯辉煌历史的铜像。端木身着便衣,额上的皱纹记录其风雨沧桑,那深邃锐利的目光穿越时空,令好人肃然起敬,亦令歹徒望而胆寒。

  1998年12月26日,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刘云耕、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声华等领导怀着崇敬的心情,为铜像举行了落成揭幕仪式。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长吴延安在仪式上深情地说,端木宏峪身上集中体现了刑警的精神风范和人格力量。他号召4000多名上海刑警向警界楷模端木宏峪学习,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再立新功。

  然而,“人间女儿”究竟是谁?刑侦总队通过特殊手段,终于打探到其人下落。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是位生活拮据的下岗女工,在自顾不暇的窘境下,为了了却美好的心愿,花了半年时间,省吃俭用积攒了1000元,隐姓埋名慷慨捐出,其精神境界令人感佩。

  女青年的善举较之那些一掷千金花天酒地的大款来,实在是云泥之别。是的,一个人的贵贱尊卑,不是取决于财富地位,而是取决于人格高下。刑警们多么想当面向这位人间好女儿道一声谢谢!但刑警们生怕打破了女青年平静的生活,为尊重她低调不愿张扬的愿望,最终没有打搅她。上海刑警们认为“人间女儿”的心愿就是上海人民的共同心愿!

  1999年1月4日,刑侦总队大院内,一位身着黑色衣服的女青年手捧鲜花,突然来到端木宏峪的塑像前。她神情肃穆,深情地注视着那尊满脸沧桑、凝眸沉思的铜像,长长地吁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后,虔诚地向塑像三鞠躬,将手中的鲜花轻轻地放在了铜像基座的大理石台阶上,随后悄然离开了大院。

  神秘的献花女子,立刻引起了许多人注意。正在伏案写稿的宣传干部小仲闻讯后,立即奔出办公室,匆匆来到大院,可惜黑衣女子已然离去。小仲若有所失,来到端木塑像前,随即捧起那束芳馨飘逸的鲜花,反复查看献花,没有留下片纸文字。小仲脑海里又生出了一连串疑问。两年多来,踏破铁鞋无觅处,他一直在苦苦寻觅这位神秘的“人间女儿”,可今天,她蓦然出现,却又在眼皮底下失之交臂。

  庄严墓碑耸立

  坐落在上海佘山、天马山风景区畔的福寿园,是一座新崛起的沪上新景观,人与自然相谐,文化氛围浓郁。花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上海滩上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墓地气势恢宏,占地270亩,里面安卧着诸多已故的政界要人和著名艺术家。

  1997年1月,端木宏峪的姐姐应邀前来参加一位朋友的墓碑落成仪式。如同发现新大陆,她对这块墓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便告知了端木宏峪夫人。端木夫人正在为丈夫的骨灰安放一事犯愁,她来到刑侦总队政治处请求组织出面,帮她联系安葬事宜。政治处主任周国强带领老干部科的老缪,热情地陪端木夫人来到福寿园勘查。然而生活清贫的端木夫人,省吃俭用节约下的一万元,实在微薄,无法在此觅得一块理想之地。总队意欲补贴,仍然杯水车薪,难以如愿。

  不久,周主任赴美国考察,他走进大西洋彼岸的纽约警察局,见大厅里一排排浮雕和金色的英文字母赫然醒目。美国同行告知,这是纪念警察局历年来捐躯殉职的人员名单。周主任凝望着墙上的浮雕和名字,怦然心动。他没想到,美国人还这么会“做政治思想工作”。这比我们的橱窗画、黑板报、拉横幅之类的形式更加激励人心,亦更加恒久深远。之后几天,周主任走访了美国许多警察局,走进大厅,都无一例外地见到了光彩夺目的金色名单。这件事给他旅美之行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返沪以后,周主任向吴总队长谈了借鉴美国警察局建一座刑警纪念碑的想法,得到了首肯。吴总队长蓦地想起,福寿园总经理王计生正是自己同班同学,便打电话联系此事。王总听说一代名探端木宏峪,勇追逃犯、血洒南国酒家的英雄盛铃发等人的名字后,被他们的卓著功勋和英雄壮举深深感动,一口允诺,同意合作,大力赞助,为英烈树碑立传。

  周主任和老缪再次陪同端木夫人来到福寿园,他们精心挑选了原副市长张承宗墓碑前的一块墓地。

  为使纪念碑造型独特、恢宏壮观,福寿园面向社会征稿,许多艺术家踊跃参与。经专家评定,福寿园艺术创作室设计师周贝贝造型独特的应征稿件中标。架着金边眼镜略显发福的周先生指着图纸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解释:主碑由抽象的高山、低垂的战旗、闪烁的警徽、铜铸的宝剑和石雕橄榄枝组成。高山、战旗隐喻英烈的崇高;警徽是神圣职业的象征;宝剑和橄榄枝,则象征斩除邪恶、捍卫和平。长墙中央的汉白玉花环表达了人民对先烈功勋的崇敬和怀念。刑警墙长4米、高2.1米,座盘1米,墙的正面、背面各有54个方块,加起来108块,象征108位英雄好汉。

  春寒料峭,嫩绿点点。我前往福寿园墓地风景区采访,见园外一条清澈的仙人湖,环绕湖心点缀着古色古香的亭台和造型典雅的九曲桥。入口处前的神道两侧,矗立着两排翁仲、石马等12对造型古朴的路神。一座佛殿式建筑,雄伟壮观,几羽白鸽上下翻飞,袅袅佛音飘浮空中,给肃静之地增添了几许庄严的气氛。

  荷花池畔的草坪上,造型各异、形态生动的各种雕像,犹如浮动在花的海洋一般。漫步其中,凝望一座座肖像、解读一本本人生书卷,令人感慨良多。这里已不再是单一的墓地,而是注入了深邃含义的人文景观,堪称一座庞大的“露天博物馆”。

  行至刑警墙前,我的第一感觉是壮美凝重,较之其他墓碑更显大气。灰色的长墙上镶嵌着八块金光闪闪的铜牌,上面镌刻着逝者的英名。他们是:阎庭胜、杨玉芬、盛铃发、胡立刚、相其珍、苗雁群、于海连、王自清。虽然墙上没有记载他们的壮举和功绩,但每块熠熠闪烁的铜牌背后,都有一段碧血丹心、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他们用生命的亮色唱出了一支悲壮之歌。

  长墙右端的主碑上“刑警之魂”四个遒劲洒脱、金光闪闪的大字是著名的书法家柳龙墨迹。纪念墙背面刻着警界才子黄石撰写的一段碑文:

  刑警803,上海公安之先锋,申城罪恶的掘墓人。

  上海公安刑侦工作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史是一个申城刑警为之“团结、拼搏、奉献、奋进”的奋斗史。抚今追昔,峥嵘岁月,五十年风雨历程,多少“凶暴流毒盗抢奸诈”的大要疑难案件被一一侦破,辉映无数忠诚于党的公安刑侦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奉献毕生的刑警英姿。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感怀前辈,德泽后人。

  为上海公安刑侦事业前赴后继、贡献身心而长眠的刑侦干警,永垂不朽。

  一九九八年初冬铭立

  刑警纪念墙前方的那块黑色大理石是江南名探端木宏峪的墓碑,上嵌端木宏峪面容凝重、手捏香烟的照片,同时还有老侦查员黄石先生撰文、著名书法家高式熊书写的碑文。

  凝望着壮美的刑警之魂纪念墙,我猛然恍悟,天地间之大美,不是豪宅雕楼,亦非仿造的亭台楼阁,而是这类凝聚着人格精华的建筑。于无声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撼心动魄的力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刑警之魂
新民晚报纪实/星期天夜光杯B10刑警之魂 2017-04-02 2 2017年04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