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最痛点”
紧随市民呼声,连日来,记者遍访全市16个区,走进群众最急最难最愁处:违建填河活水被断头;搅拌站泥沙入江染脏母亲河;闸外河竟成除黑臭盲点;企业污水偷排就是堵不住……面对本报直击痛点、直指根源的报道,各区相关部门均已作出回应,拿出了“水岸联动、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修复生态、执法监督、长效管理”的实在之举和落地办法。
行动中,市水务局长和各区水务“一把手”们共接听市民来电50个,除12件求助咨询类诉求当场解答回复外,其余38件“局长督办案”,已办结17件,21件正在处置中。
倒逼“有作为”
面对反复投诉、反复派单、反复督办、反复曝光,还是“没办法”的“老大难”,本报追根溯源、紧盯不放,倒逼相关部门拿出了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办法。普陀区、宝山区交界处新槎浦河上,“三无”居家船搭起连片“水上城中村”污染水环境。在再一次的督办下,目前,宝山区表示,将责令船上人员限期撤离,多部门联合执法,清空、拆解船只,启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普陀区桃浦镇也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制定了整治方案,争取一个月内初见成效。
针对浦东江心沙路防汛墙外央企、市企租借的码头多年来层层转包、层层失管,承租单位肆意搭违、直排污水,染臭黄浦江水的问题,在再一次的曝光下,高桥镇已约见相关企业负责人,下一步将制定更为严厉的整治措施。
紧盯“河长治”
有了河长制,更盼河长治!今年市级重点整治的471条段、631公里河道,已开工369条段、460公里;而各区又排摸出的702条段、648公里的黑臭河道,已开工280公里;同时,经再次复核后,又发现691条黑臭河道,也将列入整治计划。
为监督河长们是否真作为,本市设立市、区两级河长制办公室,24小时受理河道污染、河长未履职尽责等问题,市河长制办公室监督电话:62407425(各区电话可在市水务局官网查询)。市热线办也将联合本报回访、督办,让治河的承诺不再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