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刺桐,一月份开始开花。开到了现在,算是盛放。
远看一树火红,如果几棵种在一处,也是有火烧云的气势。
近看每朵都由一瓣瓣辣椒型小花排阵组团而成,像小小的火莲,整棵树则像忽然打开了个香艳毒辣暗器小仓库。
原产热带和亚洲,据说是阿根廷国花,日本冲绳县县花、福建省泉州市市花、吉林省通化市市花。
阿根廷国花,应该是刺桐属下面的一种,叫做龙牙花,灌木或者小乔木,但是花开起来更加热闹密集,又叫象牙红、珊瑚刺桐或者珊瑚树。
还有一种,叫做鸡冠刺桐,也是灌木或者小乔木,开起来很像一簇簇的小鸡冠。
大乔木的刺桐,就叫做刺桐,可以长到20米高,还有个别名叫做鸡公树。
按说刺桐太冷也是长不好的,4摄氏度以下活命都成问题,怎么又跑去为吉林通化市那边做代言,有点让人想不明白。牡丹江市没牡丹已经是个梗,牡丹江市好不容易才培养出能在当地生长的牡丹,也不过这十年八年的事情。
刺桐在泉州那边多,还有个名字叫瑞桐,为着是每年先开花还是先长叶,附赠一段两位公务员为民赋诗抒情的事迹。
广州这边刺桐可都是连花带叶一起开,没那么纠结。
刺桐开花足够好看,但花期和红棉有交叠。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就是不能和红棉比,红棉是自带大主角光环的树,之挺拔轩昂之分量足,刺桐在旁边马上变成辣妹子款。
古时刺桐算是出名的岭南花木,唐代朱庆馀有首《南岭路》:“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南蛮之地,通常都是运气不好或者倒霉了才被派过来,唐代李郢有首《送人之岭南》,里面有两句是安慰人的:“回望长安五千里,刺桐花下莫淹留。”
一样是送人,《送汀州源使君》里面的两句可谓哪壶不开提哪壶:“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替人抒情这事,还是有风险的……真想穿越过去看看汀州源使君的表情特写啊。
作者晚唐诗人张籍,网上查张老先生简历,韩愈是他的恩师,他是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到了今天,最为众所周知的名句估计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有本后唐冯贽编纂的《云仙散录》,小说,据说是宋人王铚的伪作,有点像今天的洋葱新闻和名人八卦集锦,总之不算靠谱,里面有个“杜诗烧灰”的段子,说“张籍爱杜甫诗,取其集,焚取灰烬,副以膏密,顿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
看着张籍先生送别的诗句,倒有点让人相信,他拿着纸灰拌蜜糖喝这事是有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