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一家饮食店吃早点,一碗白米粥附带一小碟咸菜炒肉丝才二元钱。不仅粥熬得好,咸菜炒肉丝的味道也相当不错。原因是选用了嫩咸菜和用手工切成的肉丝来加以搭配,肉丝因咸菜味道的浸渍更加可口,咸菜则因沾染了肉丝的油水而越发滋润,两者真是天作之合。若用绞肉机绞成的肉糜,因肉质的纹路、肌理遭到破坏,吃起来未免味道寡淡。
一天,我对老婆说我想吃咸菜炒肉丝。老婆唠叨起来,说我大概又想起小时候的情景,我浅浅一笑。晚饭时,我吃着咸菜炒肉丝,感到这东西挺下饭的。
在我们小时候,绞肉机还没发明,需要用肉丝来烹调菜肴时都是用手工切成的;也有剁成肉糜的,那是在切成肉丝的基础上,再细细地加工成糊状样的东西。有人为了节省时间,拿着两把菜刀在砧板上拼命地剁,发出“嘭、嘭”的声响,但这样的肉糜跟现代用绞肉机绞出来的肉糜不是一回事。
刀工历来是中式厨师的一项基本功,根据菜肴制作的不同要求,运用各种刀法,将原料加工成一定的规格,主要作用是使食材便于烹调,使菜肴更加入味,方便食用和造型的美观。
我国先民很早便懂得对肉类进行加工,食用肉糜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周礼》和《礼记》中就记载着用鱼或肉制成的肉酱,称之为“醢”。《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文字,描写了爱打抱不平的鲁智深去给郑屠户找茬时,让他亲自操刀先后选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和十斤寸金软骨细细地剁做臊子,所谓“臊子”,也就是将肉切成肉末或肉丁。
现今的人们因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想要用肉丝和肉糜时已没有了过去的那种闲情逸致,自己花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加工,大多是靠绞肉机帮忙,这也是无奈的事。不过,世界是多样物质的统一,生活情趣也需要调节。偶尔买些肉来切成肉丝或剁成肉糜,搞个咸菜炒肉丝或肉饼子炖蛋吃一下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