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差评,黄磊究竟冤不冤?大体上,并不冤枉。
首先,《深夜食堂》的植入广告不仅数量多,而且特写大,非常影响观感。仅仅两集,就有细心网友罗列出包括啤酒、果酒、白酒、保鲜膜、房产中介、方便面、菜籽油等各种明显的植入,尤其是某品牌方便面的反复植入,不仅对观看造成了破坏,甚至对人物和故事都有不小的伤害。难怪有网友调侃黄磊说,“很缺钱吗?”
其次,《深夜食堂》的改编同样生硬。买了版权不假,但作为一部在中国播出的国产电视剧,生搬照抄日剧的人物和情境,就非常脱离现实。比如放大了的日式小餐厅里,站着一个完全和服打扮的老板,脸上还有一条(跟原版老板)一模一样的疤,做的完全是日式料理,这让大多数观众很不适应。有网友就说,“中国的深夜食堂是大排档、路边推车和烧烤摊。”哪怕抛开老板和店铺,从食物到食客,《深夜食堂》也被普遍认为不接地气。
再者,被如此低分“礼遇”,很可能是因为第一第二集吴昕的浮夸演技。她以一种非常扭捏作态的方式在表达对待食物的欣喜和对待暧昧的心悸,委婉一点说,她的表演是夸张的、悬浮的,夸张一点讲,她的表演不用五分钟,就足够观众鸡皮疙瘩一地,果断弃剧。更要命的是,四集下来,哪怕演员的表演不都像吴昕那样夸张造作,但整体煽情过于用力。如果说日版是依靠每一个演员细腻、准确的表演,生生拍出了生活的扎实质感,凭小人物、小天地,洞见了大世界、大道理。那么黄磊版目前看来,台词、表演、“鸡汤”都过于用力,叫观众没有办法感受食物的温度和人性的暖意。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