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G20汉堡峰会前夕,在上海生活的德国人阿福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现在是时候德国人也该向中国人学点什么了,比如,他们正在打造的无现金社会”。这一下阿福又火爆了网络。
作为一名老家在德国小镇的资深上海洋女婿,阿福走在街头很容易被认出来。胖胖的样貌、夸张的表情,最为重要的还是他那口流利的汉语。去年G20杭州峰会,阿福到杭州实现了无现金一日游;今年汉堡G20峰会前,阿福又给默克尔写了一封信,同时拍下视频现身说法,讲述今天在上海无现金的普通日常:从扫码骑车出门,到买小菜、逛豫园都只要扫一扫……不用带钱包出门,已经成为他眼里最幸福的中国生活方式之一。他想说:“一直说中国人要向德国人学习工业4.0,现在是不是也到了德国人该向中国人学习的时候了?”
这封信写出去以后,没想到得到了中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网友的一起点赞,满满正能量。在微博上,不少去德国的中国留学生纷纷表示,在德国没法像在国内这样不用带钱包出门,因为坐个公交车都要几毛几分地找零,甚至毕业回国的时候有人因为硬币太多都只能送给房东。还有不少德国网友在阿福脸书账号下留言,期盼默克尔总理给阿福回信,支持德国加快接受新技术的步伐。
“到了中国,我最大的变化就是‘瘦’了两斤,不是因为减肥瘦的,而是因为不需要带钱包。德国人比较保守,很难接受新的东西;相比之下,中国人比较有创意和灵活性,很愿意尝试新事物。其实,我一直想要为中国人与德国人之间的民间交流做些事情。”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阿福说,“之前我曾经参加上海的一档电视节目,叫《生活大不同》,当时我就介绍了许多德国人的生活故事,后来我又自己开通了微博,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我觉得随着现在中国人出国的越来越多,德国也有许多中国游客,他们对于德国的了解越来越多,但是德国人对于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多,我很希望能够成为两国民间交往的桥梁。”
阿福曾在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进修,和上海最重要的缘分,就是娶了个上海太太。胖胖的形象让阿福第一眼就给观众带来亲切的感觉,“我觉得之所以我能在中国成为‘网红’,最为重要的还是我传播的是正能量,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他们的梦想都是一样的,比如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等。在德国,我的家庭并不富裕,我是靠着中国和德国政府的奖学金才来到了中国,现在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德国,也让更多的德国人有机会来到中国。”
“其实,我说的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些点点滴滴。在上海,无论打出租,或者街边买瓶水、买朵花,甚至缴水电煤费,我都可以用我的支付宝支付,而在德国,我出门必须要带钱包。”阿福说,“其实,中国和德国之间有许多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中国的智慧生活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国人要是离开钱包,恐怕就活不了。虽然德国人非常保守,但是他们做事的严谨、认真,值得中国人学习,像我爸爸三十年前造的房子,今天来看,还像新的一样。”
实际上,阿福的感受并不是一个外国人的单一感受,这已经是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以上海为例,在这个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的中国特大城市里,目前六成人家的电费都用支付宝缴纳,占比全国第一;超过98%的出租车都支持扫一扫;各种街头小店、流动摊位也大部分能用支付宝。就像阿福在视频里说的:“连给老婆买朵花都能用支付宝。”
“今天的中国,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被称作新四大发明。”阿福说,“我希望德国人能够通过了解这些在中国流行的新兴事物,对中国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