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脏器移植的出路
陈钰鹏
  陈钰鹏

  6月11日是我国首个器官捐献日,今年也是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十周年。自2015年起,中国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然而为了拯救危笃病人,经常需要实施器官移植(部分或全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不断探索和寻求办法。有不少专家主张利用牲畜,比如猪和羊,尤其是猪。

  通常认为,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和猪相当接近。当猪的胚胎尚处于早期发育阶段、自身的细胞尚较少时,将人的某一种相关细胞植入猪体,通过对基因的重新编程,胚胎中的相关脏器(比如心脏)便不断“人类化”(适合于人的要求),出生的幼猪便是一头长有人的心脏的猪,其相关的组织能更好地适应人的机体,在器官移植时不会受到排斥。

  当病人只需要一部分器官时,可在实验室里采用组织工程学的办法来解决:将一条鼠腿的所有细胞除去,只剩下一个生物分子组成的轮廓,然后让病人的细胞在这一轮廓上生长(也可通过3D打印机打印),可培养出皮肤、软骨、血管或食道。也许有人觉得后者比较简单可行,然而不得不提醒的是,今后是否也能用这样的方式产生复杂的脏器(如心脏和肺脏等),是个大问号;因为完整的脏器是由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类型组成的,此外,在脏器的内部必须形成一个供血所需的血管网。

  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做过实验,让猪作为供体(脏器捐献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从2015年起已经施行将猪的角膜植入人的眼睛。不少国家也开始研究让糖尿病人从猪身上获得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不久前已成功地在狒狒身上移植了猪的心脏(移植到腹腔里),这些心脏平均存活了9个月,有一例甚至跳动了945天,不过这些实验有一个特点:狒狒自己的心脏也同时在体内工作。

  科学家们的良苦用心——在“不太引人注目的动物”(像猪那样数量多而价值不是很高的动物)身上培养出人的器官,急需时用来挽救人的生命——还是受到了反对者的批评;他们的实验被指责为“折磨动物”,美国的全国卫生研究所竟也一度停止过对这类实验的经济支持。但科学家们并没有知难而退。工作在器官移植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在谈及器官移植时总要提到“缺少器官捐献者”,很多研究器官移植的科学家由衷地呼吁:“我们应该尝试所有的方法,让更多病势危笃者获得继续生存的机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郊野大地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今年T恤流行式
审美与伪装的好品位
旅游的代名词
抬头与低头
与鸟儿有约
脏器移植的出路
藿香赞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脏器移植的出路 2017-07-08 2 2017年07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