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房间里不再“汤汤滴”
轨交旁难见“乱烘烘”
徐驰 季晟祯
轨交站出口整改后
轨交站出口整改前 记者 陈梦泽 摄
  房屋漏水

  用心协调为民排忧

  银龙新村

  事由:屋顶渗水发霉

  报道回放:家住杨浦区龙江路300弄银龙新村的陈先生墙面渗水已困扰了他五六年。他担心长此以往,房屋整体结构会受影响。尤其是黄梅季连日大雨使屋内“面目全非”,但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现场回访:陈先生表示,去年报道刊登后,物业后来派来了专业房屋维修人员,为他修缮屋顶防水层。“墙面现在不再渗水了,你们彻底解决了我家‘老大难’的问题”,他对本报的协调深表感激。

  上钢七村

  事由:屋内积水不退

  报道回放:家住浦东新区上钢七村87岁的丁老伯去年致电“夏令热线”,反映家里天井下水道堵住,造成经常有积水现象,给生活带来了不便。每逢下雨,他和老伴只能用脸盆、簸箕等向外排水,搞得精疲力尽。

  现场回访:“多亏了‘夏令热线’,相关部门重铺了下水管道,天井也不再积水了。”丁老伯高兴地说道。小区居委黄书记表示,媒体的报道推进了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最终顺利解决了丁老伯家中积水问题。

  轨交乱象

  多方配合整改见效

  长寿路站

  事由:地铁口乱设摊

  报道回放:去年市民反映轨交7号、13号线长寿路站周边乱象丛生。1号出口附近,炒饭、冷面、凉粉摊“扎堆”,大量油烟熏得人睁不开眼;4号出口周边,贴膜摊“霸占路口”,纸板箱随地丢弃,大量废弃塑料垃圾散落一地。

  现场回访:长寿路轨交站1号出口附近,今年已不见一处设摊点位。路面整洁。周边商务楼上班的白领吴小姐说,原先这里是乱设摊“重灾区”。如今,环境整洁了,过路行人心情也舒畅了。

  长寿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利用联动平台机制,通过网格中心实时监控。并整合多部门执法资源,各方“齐上阵”。一旦发现乱设摊违法行为,按照法律程序,先暂扣后教育。

  陆家浜路站

  事由:“求扫码”扰路人

  报道回放:支起桌子,坐上板凳,一个“贴膜摊”就这样“开张”了。轨交8、9号线陆家浜路站出口,聚集着不少“求扫码”的人员。据多位市民反映,周边商铺雇佣员工,频繁“骚扰”路人“求关注”,令他们不堪其扰。

  现场回访:记者乘坐8号线,经4号口出站。原先拥挤着“求扫码”的人群已不复存在。乘客出站井然有序,不再受到扫码“邀请”侵扰。黄浦城管部门表示,轨交站旁人流密集,是占道经营、违法设摊的“高发区”。城管部门已加强巡逻和执法频率,实施“清障”。

  本报记者 徐驰 季晟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郊野大地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去年“民声九问” 至今答案如何
房间里不再“汤汤滴” 轨交旁难见“乱烘烘”
历史保护建筑“楼外楼”依旧
修还是拆仍在协商?
今日投诉
扫一扫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A07房间里不再“汤汤滴”
轨交旁难见“乱烘烘”
2017-07-08 2 2017年07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