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83岁的“瓦尔特”扮演者、塞尔维亚著名演员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在贝尔格莱德病逝,经典已成绝唱。
来到中国就像回家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塞尔维亚人都叫他“中国人”,中国人则都叫他“瓦尔特”。
中国人民喜爱“瓦尔特”,“瓦尔特”同样喜爱中国。在有生之年,巴塔曾先后访问中国十多次,第一次就到了上海。“每次去中国,我都很开心,感觉就像是回家,那里有个大家庭在等着我。”他对媒体透露说,“那年在上海,成千上万人走上街头,就为了看看我长什么样。”
晚年的巴塔一直致力于中国和塞尔维亚的文化交流与访问。每次有中国代表团前往贝尔格莱德访问,他都会参与接待。今年2月18日,巴塔还专门拍摄了一段30秒的中文视频,在第38届塞尔维亚国际旅游展开幕式上播放,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往贝尔格莱德旅游。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公共活动。
巴塔甚至曾经想过加入中国国籍,“据我所知,中国法律不允许保持双重国籍,但我又不会放弃塞尔维亚国籍。中国人真的是那么可敬,令人惊叹!”
电影生涯颇为传奇
1933年,巴塔生于贝尔格莱德附近一个小村庄,从15岁起开始做舞台工人。他毕业于贝尔格莱德戏剧学院,1957年电影处女作《帕夏的最后一个节日》问世,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电影生涯,他一生共参演了300多部影视作品。
除了中国观众熟悉的游击队员形象,巴塔还扮演过革命者、工人、农民等角色。在代表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出色表演,为他赢得了南斯拉夫全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金舞台奖。他出演的电影也曾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2012年的《冰》成为他人生最后一部影片。
巴塔一生获得众多电影奖项和荣誉,就在今年的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上,他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上世纪90年代后,巴塔积极参与政治。2002年,他作为社会党候选人参与南联盟塞尔维亚总统竞选,但竞选失败,2003年后退出政坛。
晚年的巴塔饱受疾病困扰,10年前,他心脏病发作,之后做过两次心脏手术,手术后右脚生坏疽。四年前因中风入院治疗。就在逝世前几周,他再次入院,因坏疽严重不得不截肢。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