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文化起源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工程》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孙颙表示,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创作,如不花时间去研究历史、文学、文化的资料,是很难落笔的。创作团队的画家们应多看书,更扎实地做学问。施大畏则向画家们推荐了钱穆的《中国文学史》等书籍。
中华文化的内容很多,要把中华文化的起源梳理清楚。“当年《三国演义》连环画成就了中国连环画出版的巅峰,60本小人书风靡全国。这一次准备创作50本,我们看好这项工程,希望它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连环画事业以及美术普及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孙颙说。
为此,上海作家协会正在积极组织有理论水准和创作水准的团队。此次将连环画创作作为切入点,是因为连环画的读者对象以青少年为主。
探索全新样式
施大畏说,之所以把连环画作为切入点,是要利用互联网思维,用一种传播快、影响大的形式来推进这项文化创作工程。动漫产业已经被认可了,但动漫创作、绘本创作同样面临着挑战。迪士尼现在是热点,可是我们中国的动漫在哪里呢?大家只认识米老鼠和唐老鸭,可是又有多少人热爱我们中国的“孙悟空”和“三个和尚”呢?
中华神话创作工程具有长期效应,可以衍生出很大的文化产业。连环画可以带动动漫电影和舞台剧的创作,这就是我们用连环画作为切入点的初衷。贺友直先生说过,作品不分大小,内容是最要紧的,传播正能量是第一位的。
发挥创造能力
画家奚阿兴在签约仪式前说:“我很多年没有画连环画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还能画。我把这个顾虑告诉了施大畏,他对我说‘时代不一样了,还需要像过去那么画吗?’”奚阿兴表示,这一创作工程,目的是让文脉得到传承,这是一件好事。至于造型、构思,他的看法与团队其他成员一致——相信能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完善,只要第一批参与的老中青三代画家能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回到年轻时代
画家朱新昌表示,连环画老少皆宜,对他来说,很多历史知识,就是小时候从连环画中得到的。“20年前,我也画过很多连环画。没有想到,退休后还能进行连环画创作,一下子让我觉得又回到了年轻时代。这一次参与创作,相信新老画家都能够充分发挥创作力,为以后的大型绘画创作、动漫创作开拓一条新路。”
传承艺术精神
组委会委员邱瑞敏表示,在中华创世神话工程中,连环画作为探路者,走在了其他创作的前面。邱瑞敏回忆说,1957年时,他每天都临摹连环画,从此喜欢上了连环画,可惜的是,考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却把连环画丢了。他说,现在回头看,如果能再画几年连环画,可能自己的创作水准会提高得更快。连环画能提高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这一辈传承了前辈的艺术精神,我们也要将其传承下去。参与这一工程的艺术家有老有少,预祝能出现好作品。”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