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要运送较大的包裹,无人机也必须变大。叶片变大,意味着起飞和降落时接近它会有危险;机身变大,不仅在空中需要更宽的通道,在地面上储存无人机也成了问题。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EPFL)智能系统实验室研制的一款新型折叠式无人机,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的。说不好是受折纸的触动,还是受雨伞、灯笼的启发,反正开发者普舍梅斯瓦夫·科纳妥斯基的奥秘就是用一个轻质碳纤维棒制成的空心笼子,把要送的包裹(悬挂于中央,最大重量为500克)和螺旋桨都包容在内。无人机像个灯笼似地飞在太空。这样,既可以在碰撞或坠落的情况下保护有效载荷;也意味着当它到达时,接收者尽管伸手握住无人机,把它从空中摘下;如果要经由高层建筑物的窗户传送物品,也不在话下。
这种无人机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控制,可按照飞行计划避开障碍物,并在卸掉包裹、完成任务后自动返回基地。它有许多安全性功能,包括防止黑客攻击。未来的版本则可能带上降落伞。
地面储存的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无人机送货返回基地后,机笼被打开,操作者一个动作就能将众多的碳纤维棒有序地收拢,它们折转、组成一个六边形的柱体,包在机身和叶片外面,体积瞬时减少92%,可以放进背包。这样折叠起来,在库房存放也就方便多了。使用时,则能在1分钟内重新变回球形无人机。
“在这个项目的研制中,无人机的侦测和避撞能力得到加强,我们还在探索增加其有效载荷能力,提高自主程度的可能性。”普舍梅斯瓦夫说,“整个夏天我们在EPFL校园测试了这种人性化的无人机配送系统,送货飞行试验超过150次。”
这款折叠式无人机将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IEEE / RSJ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会议上介绍。
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