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入行
初次与粤剧的结缘,是观看了广东粤剧院在家乡的演出,舞台上演员光彩绚丽的形象和凤冠霞帔的造型,都让年幼的曾小敏为之震撼和仰慕。当年本以美术特长破格进入重点中学学习的曾小敏,偶然参加了粤剧学校招生,在2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粤剧学校的一员。曾小敏笑称:“这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不惧困难·突破
但那却是粤剧传承发展的瓶颈期,演出场次缩减。“既然没有人找上门,那么我就直接带领剧团去寻出路。”时任广东粤剧院青年团副团长、年仅26岁的曾小敏带着团队从镇到村再到城市,凭着勤奋、用心完成好每次演出,慢慢打动观众。她自己更是以身作则,通过各种渠道去宣传和推介粤剧。除夕夜,她作为主演之一,让粤剧时隔34年再登央视春晚;年初三,她奔赴最繁忙的“春班”一线,春节期间大半个月没着家;一回到广州,就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广府庙会巡游的排练中……
走近青年·创新
从13岁“误打误撞”入行,到现在身体力行推广粤剧,曾小敏说:“舞台的魅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古老’粤剧扣动年轻人的心弦。”在介绍自己参评文华奖的新编传奇粤剧《白蛇传·情》时,她说得最多的一个是“情”,“《白蛇传》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全国的许多剧种都有这部经典剧目,而我们这部新编《白蛇传·情》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情’字不断被提纯放大,使整部戏充满了爱情、亲情、友情、离情……”正是这些情,让年轻人在传统戏曲中找到了内心的共鸣,让年轻人喜欢上了粤剧。这也正合了曾小敏近年来的使命和追求:拒绝让粤剧成为博物馆的艺术,要让它走进年轻人的视野。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