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会怎么少得了AI的元素?进入会场,第一道关毫无疑问是人脸识别,这个在申城随处可遇的AI场景,技术已相当成熟。1秒不到,顺利通过!入口处设置了互动装置,扫描面部后用手机扫码即可记录下信息,手指一扫,自己的形象就能投影到开幕式入口的大屏幕上。
大屏幕上方的小球,时而组成AI的字样,时而变换成WAIC的组合,这也是未来三天这座城市的焦点。一段舞台机器人灯光秀,拉开了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大幕。伴随着音乐,舞台两侧的机器臂投射出各色光芒,将整个会场打造得美轮美奂。
和去年一样,今天开幕式上,嘉宾发表演讲时,大会屏幕两侧分别使用了腾讯和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当遇到嘉宾用英语发言,而同声传译机偶尔“不靠谱”时,观看大屏幕上的语音识别转录成了观众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
参与开幕式报道的记者,也用AI让自己的工作更便捷。本报报道组也利用转写机器人、翻译机等人工智能产品记录嘉宾的精彩致辞。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