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纪念青春散场,最后的狂欢,不是麻醉是沉醉。正如《诗经》中所写:“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所有的疯狂,不过是为了纪念这些年,我们曾经一起犯过的傻、一起赴过汤、蹈过火,一起争取过荣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和骄傲,也一起面对过难堪和失败的恐惧。
1932年6月27日,时为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先生在当年的毕业生典礼上,为青年学子总结了出路。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而防止堕落的药方,胡先生给了三条:“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你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出学校之后,……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
可见,胡校长几乎算得上开了另类校长致词先河。
总的说来,学校里的那些不如意,以后回头来看,大都只能称为遗憾,不能算挫折。而踏上社会后,无论你想做独立新锐还是质朴保守派,最重要的,不要被热闹花哨的喧嚣现实收买,允许变通,不要圆滑;可以妥协,依然诚实;接受失败,保持自信。
两年前,上海小朋友陆天易从波士顿马丁路德金小学部幼儿园毕业,收到了一封老师写给他们的信。信的最后,Luizzi和Toomey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女孩写道:我们想要教给你的一件事是,这一辈子你都得记住,你是独一无二的!(The one thing we tried to teach you,to last your whole life through,is to know that you are SPECIAL,there is no one else lik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