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1年,“最让我温暖”的 “上海好心人”候选者事迹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谱写真爱 彰显 正义 传播文明
2011年,“最让我温暖”的 “上海好心人”候选者事迹
左妍 房浩 钱俊毅
新民图表 贺信 制图
献一颗爱心 为温暖投票
  2011年,温暖在哪里?我们寻找着。

  修路工人围成了“人墙”,救起了可能被湮没在车轮底下的老人; 

  潘跃昀冒着被反咬的风险救助被撞伤女孩,孩子家人声声感激; 

  上海“爸妈”在自家别墅里为中西部病残弃儿建起“鲁冰花舍”。 

  ……

  2011年,温暖在身边,我们找到了。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是“上海好心人”以无畏的义举、无私的付出、无限的真情,彰显着社会正义,谱写着人间大爱,传播着文明风尚。 

  2011年,感谢“上海好心人”,是你们用温暖的力量驱走了“不敢做好事”的阴霾,让人间少了假丑恶,多了真善美。

  2011年,我们争做“上海好心人”,一起用温暖的力量常做“微公益”,让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总有真爱洋溢。

  1  王东、王方、余永峰、张海燕

  刊登时间:2011年1月6日 A1版

  2011年1月3日,安徽来沪的王东、王方、余永峰、张海燕和亲朋好友乘坐729路公交车,到达朱行站准备下车时,遇到几名男子堵住后车门试图拽包行窃,王东等人当即上前喝止,遭到小偷及其同伙的围殴,王方、余永峰、张海燕被匕首刺伤,住进大华医院。

  他们的义举感动了申城市民,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纷纷赶到医院,送上鲜花、水果及慰问金。这么多热心市民的支持,也让王东四人深受感动,最终他们一致决定,将收到的各界捐款约3万元,除部分支付医疗费用外,其余全部捐给上海红十字会,用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  好心乘客

  刊登时间:2011年2月2日 A1版

  2011年1月5日晚6时许,市民魏女士下班后搭乘公交车回家,车行至中山北一路赤峰路口时突然一个急刹,她狠狠地摔倒在车门前,无法起身。就在这时,一名女乘客上前问起她的伤情,并帮其打电话联系家人。而另一名男乘客则俯身背起魏女士,下车后直奔附近的建工医院。到医院后,男青年将魏女士安排妥当,便悄然离去。那位女乘客则陪着她做CT、拍X光,直到魏女士家人赶到才离开。

  3  阮心驰

  刊登时间:2011年2月12日 A1版

  2011年1月24日,徐汇中学高二(现为高三)学生阮心驰在寒假返校途中,看到79岁的姚老伯摔倒在公交车的后轮旁。眼看车辆就要启动,阮心驰用尽力气将70公斤重的姚老伯扶起,还陪他到医院看病。事后,阮心驰没留姓名,只说自己是徐汇中学的学生。

  姚老伯的家人去医院调取了监控录像看清了“好小囡”的样貌,随后一路找到徐汇中学,想要感谢救命之恩,却因学校放寒假没找到“恩人”。开学了,当姚老伯和家人再次来到学校时,终于找到了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小囡”,“祖孙俩”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4   刘俊堂

  刊登时间:2011年2月23日 A10版

  嘉定区墨玉路上,开着一家名叫“俊堂”的洗衣店,50岁的店主刘俊堂开店20多年来,遇到不少“马大哈”。他从顾客的衣物口袋内“捡到”现金卡证等钱物近20万元,一分不少如数归还。他记满了整整2大本“失物招领”簿,无论是几千元的戒指、项链,还是小至香烟、打火机之类的物件,都有详细记载及归还日期。

  刘俊堂遇到一些从衣裤口袋里“飞”出来的“无名”钱财,总会耐心作好记录,并对来取衣物的顾客逐一详细询问,最终确定失主,将钱财完璧归赵。很多失主送钱送物表示感谢,刘俊堂都婉言谢绝。

  5   沈启华

  刊登时间:2011年5月1日 A3版

  68岁的沈启华是上海大学一名退休教师。1994年,他带队去景德镇市浮梁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看到当地孩子们的艰苦生活,他萌发了救助贫困学生的念头。那一次,他们资助了50名困难学生,他与其中4人结对。

  随后17年间,他去江西不下10次,帮助援建2所希望小学,个人长期结对50多名学生,为近200名学生牵线找到结对助学者……其间,虽然自己曾因心脏搭桥在生死线上徘徊过,却从未停止过爱心助学事业。

  2003年退休后,他坚持每年结对贫困学生10名,每人资助500元。逢年过节,他还寄钱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做身新衣裳。

  6  姜先生一家

  刊登时间:2011年5月30日 A1版

  去年11月,从安徽来沪做保姆的从阿姨患上结核性脑膜炎,回到芜湖老家后,由于无法承担巨额医疗费,她很快病情恶化,最后几乎成了“植物人”。就在患者家人万念俱灰之际,从阿姨原先的上海雇主姜先生得知此事,立刻与妻子带着补品、水果和1万元现金赶到安徽探望,临走时对其家人千叮万嘱“有什么困难,尽管打电话跟我们讲。”

  今年年初,姜先生应从阿姨丈夫的请求,又给对方汇去2万元救命款;五一假期,姜先生又带着全家二度赴皖探望从阿姨,这次他留下了5000元现金。

  7  吕舜玲

  刊登时间:2011年6月8日 A4版

  77岁的脑瘫侨胞吕舜玲,是已故爱国侨胞香港长城电影公司董事长吕建康的大女儿,因出生时难产致脑瘫,但她从不向命运屈服,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康复,并自创出一套“吕氏推拿法”;2003年她毅然卖掉了自家祖传的花园洋房,建起本市首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致康儿童康健园。8年多来,老人先后帮助200多名脑瘫儿童不同程度地康复,回归社会。

  “我把自己的余生都交给他们了。”虽然年近八旬,但吕老目前仍亲力亲为,坚持每天为园内的20多个脑瘫儿童亲自推拿,由于不少患儿家境窘困,吕舜玲经常自掏腰包贴补困难家庭,几年下来从未因欠费赶走一人。

  8   党培

  刊登时间:2011年6月20日 A1版

  今年33岁的党培,自幼便与妹妹被送往湖北赤壁的一家福利院,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党培逐渐长大成人,1998年他顺利考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一路走来社会各界给予自己的帮助,党培一直牢记在心。上大学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仅自食其力,还主动资助了家乡两个贫困家庭。而从大一开始,他坚持每年献全血两次,10年来已献血5000多毫升。

  如今,党培已在上海一家电子企业任部门经理,2010年底他主动申请加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库;今年5月,他又在闵行区红十字会申请登记捐献遗体和角膜。

  9   周砚

  刊登时间:2011年6月22日新民网

  她把一个个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她的职业被冠以“白衣天使”的美誉。

  周砚今年31岁,在瑞金医院从事助产士工作已有9个年头。2002年,还在读书的她无意中看到电视中捐献骨髓的介绍,“想到也许能帮助到别人”,便独自一人去作了登记。

  5年后,早已结婚生子的周砚突然接到一通电话,被告知自己的骨髓可能挽救一个香港同胞的生命。周砚丝毫没有犹豫,毅然捐出了骨髓。两年后,她通过红十字会了解到,那名移植了她骨髓的香港同胞目前状态很好,“我没见过他,也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但我希望他能一直健康”。周砚说,她做的是一份给大家带来喜悦的工作,每次看着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心里就无比自豪,“我一定会加倍努力,让更多欢乐洒满人间!”

  10 “鲁冰花舍”五个妈妈一个爸

  刊登时间:2011年6月25日 A1版

  一群热心公益的上海白领爸妈,为了帮助中西部的病残弃儿,于今年3月自发在闵行区南郊别墅内创建了“鲁冰花舍”这一特殊家庭,旨在为病残儿童提供一个术前护理和术后康复的临时生活场所,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6名发起人中,除了任燕为西部儿童救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外,其余5位家长都是在申城工作的白领,她们分别是“承欢妈”杜炜、“箩箩妈”张靖燕、“小万妈”何晓景、“西妈”王飞和“棒爸”李玉卿。

  今年3月底,“鲁冰花舍”接收了8名分别患有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马蹄内翻足等疾病的病残儿童,大半年来,在爱心爸妈们的精心照料和辛苦奔忙下,孩子们逐渐走上了康复之路。

  11  张景棣

  刊登时间:2011年8月12日 A1版

  “张景棣”的慈善之路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这位法语教师从海光中学退休后,因去美国探亲结识了一些外国朋友。回国后,他又为一些在沪的外国专家、客商夫人等教授汉语。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这些国际友人与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结下不解之缘。25年来,这位一生清贫的老人辛勤奔波,在困难人群和国际友人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共募集500多万元,全部捐助给贫困学生、孤老和残疾人。

  “慈善爷爷”张景棣于2011年8月9日因病辞世,生命的最后半年里,他仍惦记着慈善事业,募集到30多万元善款资助贫困学生。慈善爷爷走了,但他的精神仍在。12月16日,张景棣的铜像在奉贤滨海古园揭幕,纪念馆同时落成。寒风中,百余名曾受捐助的学生到场,再看一眼他们敬爱的“慈善爷爷”。

  12   “黑蝙蝠”车队

  刊登时间:2011年8月14日 A1版

  在上海,有这么一群喜欢动力、崇尚“复古”又热心公益的都市人,共同组建了“黑蝙蝠”车队,他们骑着三轮摩托车走遍大江南北,将爱心播洒得更广更远。

  8年来,“黑蝙蝠”车队立足上海,先后参与了世博会、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我们的城市争光添彩;同时,他们放眼全国,多次深入西部山区,不遗余力地帮助贫困学子重返课堂。一次,车队得知安徽金寨县一所学校缺乏教育设施,于是就为他们建起了一座图书馆。更让人欣慰的是,如今的“黑蝙蝠”已从初创时的十几人发展成一支300多人的爱心团队,他们期待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13  徐宗林

  刊登时间:2011年8月14日 A4版

  2011年5月13日,116路公交车上,一名恶汉冲到驾驶座上殴打瘦小的女司机。74岁的徐宗林当时坐在第一排,他立即站起来大声喝止:“你不能打人的!”徐老伯多次劝阻,但对方均不予理睬,对女司机一阵拳打脚踢后匆匆下车。徐宗林也跟着下了车,在不小心跟丢了施暴男子后,他立即拦下后一辆116路公交车,告知司机详细情况。

  事发后,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徐宗林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监控录像中,网友叫他“呵斥伯”。当大家问他当时为啥不躲远点时,他说,站在边上就是在等待出手的时机:“我其实是喊给后面人听的,一车厢人,只要再过来一两个人帮忙,我就准备上去拉了。要不是有急事,按我以前的脾气,肯定管到底!为此,徐宗林获得了“平安先锋”等称号。

  14   何玉舫

  刊登时间:2011年8月25日 A7版

  2011年8月23日,60岁的何玉舫在同里古镇游玩,还没来得及拍照游览,他就看到一名在河边洗衣服的女子落水。古镇河道最深处有3米,但何玉舫没有多想,连衣服皮鞋都来不及脱,就一头扎入水里,潜到落水者身后,稳稳托起了落水者,随后又用力把她推向岸边,最终将她拽上岸。何玉舫的手机在救人时被水浸泡坏了,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他救人的一幕被岸上游客全程拍下,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后,大家纷纷赞扬他,“上海爷叔,是‘模子’。”

  何玉舫曾当过划船运动员和教练,深谙水性,又有丰富的救生知识。1996年冬天,他在寒冷的钱塘江边救下一名企图自杀的男子;还有一次,他在郊区钓鱼,钓友不慎落水,也立即被他救上了岸。

  15  金月英

  刊登时间:2011年8月28日 A1版

  家住松江区的金月英是社区里闻名的“好妻子”。2000年,丈夫陈健在游泳池中摔倒,颈椎部位摔成重伤,从此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金月英既当保姆,又当护士,还要照顾孩子,她一个人挑起生活的重担,一路走过了11年。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陈健其实已是金月英的“前夫”了。陈健自觉愧对妻子,受伤后多次“逼迫”,妻子终于同意与他离婚。尽管写有两人名字的“红本本”变成“绿本本”,她依然像从前那样,几乎寸步不离地照顾陈健。

  11年以来,金月英因为要照顾卧床不起的“丈夫”,她放弃旅游、逛街的机会,甚至顾不上陪女儿玩。“无论是站在妻子的立场,还是母亲的立场,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金月英认定,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16  钱三民

  刊登时间:2011年10月23日 A12版

  闸北区宝山路街道党员钱三民有一个不离身的“剃头包”,里面装着电推剪、剪刀、梳子等工具和用品。7年来,他带着这副“家当”走街串巷,免费服务老人1300多名,为他们理发1万多次。

  2004年,他偶然看到居委会在宣传共产党员带头参加服务社区的活动,就主动请缨:希望长期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此后,钱三民采取定点设摊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每周或是在居委会活动室、车棚门口设摊,或是走家串户,免费为“老客人”理发。

  17  修路工人

  刊登时间:2011年10月28日 A10版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修路工人,干着城市里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但他们却用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帮助一名因车祸倒地的老人。

  今年10月27日下午,65岁的唐老伯开着残疾车行至曹杨路1300号附近时,发现前方正在修路,交通混乱,正当他放慢车速准备避开行人时,却被身后驶来的一辆汽车刮蹭并带倒在地,顿时疼得无法动弹。

  眼看后方车辆将至,路边突然冲出了十几位穿着橘红色制服的修路工人,他们二话不说,立即上前将他围了起来,并指挥过往车辆绕行。与此同时,工人们果断报警,并在警方赶到前,一直守护在老伯身边,寸步未离。

  18  隋金成

  刊登时间:2011年11月4日 A8版

  2011年10月31日,从黑龙江来沪工作的“新上海人”隋金成途经营口路国顺东路附近,见两名男子鬼鬼祟祟跟在一名中年妇女身后准备行窃。隋金成适时提醒,窃贼闻声立即缩回手。他们行窃失败,一边推搡隋金成一边骂骂咧咧。等另一名同伙出现后,3名男子将隋金成团团围住,拳打脚踢。几分钟后,隋金成倒在血泊中。

  24岁的他被朋友送到医院抢救,他颅骨骨折、颅脑血肿,差一点就“醒不来”了。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隋金成的见义勇为之举受到公安部门的高度肯定。

  19  金以超

  刊登时间:2011年11月30日 A7版

  今年10月,7岁的青海男孩马翔在老家玩耍时不慎引火烧身,全身70%面积烧伤,父母为救孩子来沪求医,却因巨额医疗费濒临绝望。

  危难之际,长海医院烧伤科的年轻医生金以超主动捐出1000元,还给自己的QQ好友逐一发送援助倡议书,呼吁大家施以援手,帮助小男孩渡过难关。

  爱心“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援助队伍中来。短短两周内,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就达到20万元。

  20  潘跃昀

  刊登时间:2011年12月1日 A13版

  34岁的潘跃昀在开车赴宴途中,恰好目睹一场血淋淋的车祸:土方车碾压电瓶车,一名4岁女孩的父亲命丧轮下,而小女孩的右脚血肉模糊……潘跃昀毫不犹豫地把小女孩抱上自己的车。他辗转2家医院,奔波近20公里,耗费4小时,垫付数千元医药费……

  最终,女孩得救了。有人问潘跃昀怕不怕被诬赖,这名“有腔调”的上海男人说,“你没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可以做个好人。”正是这句话,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让所有人明白,道德是个人发自内心的价值追求,它永远不该因种种外在因素而褪色或湮灭。

  投票须知

  ■ 读者在候选者姓名前的方框内打勾投票,剪下后寄至威海路755号(邮政编码:200041),注明“新民晚报‘上海好心人’栏目收”字样。 

  ■ 读者也可登录市文明网、新民网“上海好心人”频道(sh.xinmin.cn/special/shhxr),点击“爱心”投票。

  ■ 投票截止期2012年1月4日;每张选票勾选不得超过10人,否则视作无效;前50名参与评选活动的读者将受邀参加2011年“上海好心人”颁奖典礼,并在现场领取纪念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专版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特刊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36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38版:新民环球年终特刊
   第A40版:广告
   第A41版:年终特刊
   第A42版:年终特刊
   第A44版:广告
   第A45版:广告
   第A46版:广告
   第A47版:广告
   第A48版: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新智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生活
   第B26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7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8版:E生活/掌上天地
谱写真爱 彰显 正义 传播文明
新民晚报专版A12谱写真爱 彰显 正义 传播文明 2011-12-30 2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