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核恐怖主义发生的概率较小,但危害却更大。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恐怖分子和跨国犯罪组织非法获取、贩运核材料,制造核恐怖事件的风险不容忽视。
1993年至201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通报的有关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材料丢失或遭偷盗、非法获取的事件达2100余起。这都为世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
过去数年来,国际社会从未停止加强核安全、打击核恐怖主义的努力,先后达成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等相关法律文件。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
2010年4月,来自47个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在首届核安全峰会上签署《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公报》以及《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对各国确保核安全,以及在国际组织框架内加强合作做出了明确规定。
尽管如此,全球目前仍有大量核材料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防范措施与潜在风险尚存诸多漏洞。在这一背景下,首尔核安全峰会将呼吁更多国家达成共识,以杜绝核材料被恐怖分子盗用。此外,峰会还将敦促与会各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确保核安全的阶段性成果制定时间表。
新华社记者 高路 曹筱凡